戲曲視窗:南北梅雪兩芬芳

  朋友傳來一段講座錄像,查詢講者是誰?我認得講者是文化界前輩黎紫君。我在1991年至1992年間,由黎鍵先生引薦,逢星期六下午到灣仔龍門酒樓閣樓參加「龍門摯友」聚會。「龍門摯友」不是一個組織名稱,只是用來形容一群曲藝前輩,包括王心帆、靳夢萍、黎紫君、李銳祖、何叔惠、招惜文、郭少文等。他們每周一聚,舊聞新知,無所不談。其中黎紫君不僅是一位能唱能彈又能作曲的粵曲高手,也曾在報館工作,退隱後仍時常在報章撰文,談論粵劇的典故與淵源,是資深的粵劇研究家。所以他間中也會跟我談談報館和電台的事。

  1992年6月,「龍門摯友」座上客之一、時任新報總編輯龍景昌出資舉辦《「星韻心曲」紀念小明星逝世50周年王心帆作品粵曲演唱會》,由小明星的入室弟子陳錦紅,聯同香港麥秋萍、廣州梁玉嶸、澳門譚小雲、和郭杏芳等「星腔」唱家在香港大會堂劇院演出。我蒙一眾前輩的賞識,推薦擔任演唱會的司儀,真是受寵若驚。當時香港電台第五台也為小明星逝世50周年製作紀念特輯,使我有機會邀請部分「龍門摯友」接受訪問,親身介紹小明星唱腔的特色。過了一段短日子,演唱會的籌劃人之一黎紫君因病去逝,之前的訪問錄音竟成他的遺世之音。

  數年前,內地出現「南雪北梅」風波。原因是江孔殷賦《薛郎近演倒串劇佳絕喜贈》詩有「南雪北梅成膾炙」之句,《粵劇萬能老倌薛覺先》一書的作者指「南雪」是薛覺先夫人唐雪卿,用來借喻薛覺先。這說法引起一位專欄作家不滿,他認為「北梅(梅蘭芳)南雪(李雪芳)」在1919年李雪芳到上海演出已有,斥該書作者不應竄改歷史。事情擾攘了一段時間,我無意間找到劉乃濟撰寫的《〈白蛇傳〉怎麼會變成〈仕林祭塔〉?》一文,劉氏在文中提到黎紫君曾對他說,李雪芳最值得驕傲的一件事,就是她在上海演出時,適值享譽世界的京劇名伶梅蘭芳也來到上海演出。南北兩位名伶打對台,兩間戲院全都滿座,可以說是半斤八両。惟是梅、李兩人都很有風度,不但抽空去欣賞對方的演出,還相約會晤切磋劇藝,據說彼此交換了一齣戲。南北兩位紅伶惺惺相惜,一時成為美談,上海報紙報道此事時,大字標題是:「南北梅雪兩芬芳」。我把資料傳給《粵劇萬能老倌薛覺先》的作者,風波終於平靜下來。

  ●文︰葉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