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登記接種騙信用卡資料恐成新手法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成祖明)騙徒藉着社會轉變,不停改變其行騙手法。繼疫情令網購火爆,偽冒郵政的騙案風行外,鄰近地區也有騙徒利用疫苗接種計劃作幌子,偽冒政府部門或醫療機構,以登記疫苗接種為由,利誘受害人進入網站,騙取市民信用卡資料。香港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警司張天樂表示,雖然本港暫未發現偽冒疫苗的騙案,但鄰近地區或國家的經驗顯示,疫苗騙案可能成為新趨勢,呼籲市民提高警覺,「在本港接種疫苗,不需要輸入信用卡資料,一旦遇到相關情況,須格外留神。」
網罪科籲市民提高警覺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警司羅越榮指出,在本月1日至5日間,網罪科展開代號「風跡」的行動,目標是消除本港被殭屍網絡控制的電腦和釣魚網站,以減低對市民的威脅。行動中,警方到訪或聯絡96間數據中心或網絡供應商,清除3個控制殭屍網絡的伺服器、1,798部連接殭屍網絡的電腦和物聯網裝置,以及183個釣魚網站,並修正12萬部被錯誤設定伺服器。
根據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的資料顯示,網絡釣魚攻擊的事故由前年的2,587宗上升至去年的3,483宗,按年急增35%。張天樂分享騙徒近期的犯罪手法,騙徒冒充香港郵政向市民發出短訊和電郵,訛稱有包裹送到但欠數十元郵費,並付上超鏈結要求市民進入網站,並輸入信用卡資料繳費,「騙徒並不是想騙取數十元郵費,而是希望透過受害人輸入信用卡資料,盜取資料『碌卡』。」
警方自上年11月起,收到120宗有關冒充香港郵政的報案,所涉金額達221萬元,損失最多的事主為一名39歲男子,他被盜取信用卡資料後,騙徒在海外百貨公司和時裝購物網站進行4筆以英鎊結賬的購物,涉款共7.52萬港元。
張天樂指出,另一種行騙手法則是假冒本地一間銀行向市民發出短訊,稱其戶口未能成功驗證或有異動,也會付上超鏈結要求市民進入假網站輸入戶口資料和流動保安編碼,受害人輸入資料後,騙徒在另一邊登入真網站,從而騙取金錢,上月起已收到15宗有關報案,涉及8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