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習社賣家當 老師「貼身」教學

隨着第四波疫情爆發,教育局再次宣布所有學校停止面授課至農曆新年假期。屢次被停課令數以千計的補習社、教育中心收入大受影響,不少機構實行變招應付,其中有小型教育中心坦言已流失了三成學生,故將業務重心轉為網課以減少成本,授課對象則主要由學童轉至長者,讓老人家以網課解悶,部分長者會包利是給老師當作學費;也有連鎖式補習社老闆已作好變賣「家當」求生的心理準備,該校老師為了在全新的教學模式下跟進學生進度,凌晨三四時還在回覆學生發問的短訊,也要批改家長半夜傳來的功課,希望以貼身的教學態度捱過疫境。
顧公勉是小型教育中心「東林教育」的創辦人,從事教育工作逾20年,教授國畫、書法、普通話朗誦、作文班等,授課及行政「一腳踢」。疫情肆虐下,面授課大多轉為網課,為了留住學生,他為長者建立不同的書法WhatsApp群組,將講解的過程拍成影片上傳,讓他們下載來看;或透過Google Meet或Zoom直播。部分長者有時買菜經過中心,會上來交收功課,「老人家呆在家很悶,有些人也想保持寫書法的習慣」,顧公勉指網上講課成本不多,這些學生會體諒他在疫情下的困難,體貼地跟他說:「你也要付租金、燈油火蠟,還要花時間,所以會照付學費。」有些學生會給利是當學費,說:「老師辛苦了!」
顧公勉笑言:「反正長者想學,我也沒事做,他們給學費係Bonus(額外獎勵),不給是道理吧!」幸好業主願意減租,加上政府的紓困津貼,故不用結業,他對此感到慶幸,反觀有些「行家」要倒閉,「租金合約賠償、教師的遣散費加起來都四五十萬,壯士斷臂。」
至於學習最受影響的,始終還是中小學生,他依然堅持透過網絡為學生批改作文,「每星期請學生交一篇作文,若學校的功課太忙,也盡量讓他們兩個星期交一篇。」疫情未見盡頭,但顧公勉亦按他的慣例寫一些揮春,「若學生來交學費的時候,我就連同收據每人送兩張,當作小心意鼓勵大家!」
至於有兩間補習社的「英譽教育」,其行政總監兼英語導師饒義興表示,去年2月開始停課,「當時兩間分校的500名學生銳減了一半;到4月、5月時,甚至只剩下兩成學生」,饒義興指,租金、人工等支出龐大,「很大機會要變賣家當去維持經營,如果沒辦法,就只好賣屋換錢。」他申請了兩輪「保就業計劃」,希望盡量不裁員。
「不少教師臨近清晨才睡」
由於要以錄影課堂取代面授,補習社斥資約十萬元增設電腦等設備,去年5月中起用Zoom教學,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有教師凌晨還在回覆學生的提問、批改家長半夜傳來的功課,「不少教師臨近清晨才睡,睡一會就起床工作,都是在預備教材、跟進學生的進度。」該校為了提高知名度及幫助基層學生,早前購買了數百張數據卡免費派予區內有需要的學生,又捐贈防護面罩、眼鏡及過萬個口罩予社區。饒義興唯一的願望是疫情盡快過去,業界也能盡快恢復過來。 ■香港文匯報記者 詹漢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