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解惑:相如稱病避廉頗 門客失望紛請辭
前回提到,藺相如不惜以死相脅,迫使秦王擊缻,又要求秦國以首都咸陽為趙王賀壽,處處與秦王針鋒相對,不肯退讓。秦王雖然憤怒,但由於趙國早已預設重兵,秦國未敢妄動。結果,趙國免於在「澠池之會」中受辱,趙王與相如一行人亦可安全返國。然後,《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續道:
既罷①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②。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③,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④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⑤避匿。於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⑥親戚而事⑦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⑧乎!臣等不肖⑨,請辭去。」
藺相如因澠池之會有功,獲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不甘屈居藺相如之下,揚言要羞辱他。因此,藺相如每逢上朝,即推說抱恙,避免跟廉頗爭逐位次先後;若在路上碰見廉頗,藺相如便立即把車子轉向迴避,以免發生衝突。這些表現,讓一直仰慕藺相如高尚節義的門客們十分失望,他們以為藺相如害怕廉頗,甘願受其羞辱,表現太過懦弱,故紛紛提出請辭。
然而,曾先後在「完璧歸趙」、「澠池之會」中不惜以死犯險,數度勇挫秦王,膽識過人的藺相如,又怎麼會畏懼廉頗呢?難道廉頗竟比秦王更加可怕嗎?你認為藺相如逃避廉頗的理由是什麼呢?如果你是藺相如,面對揚言要公開羞辱自己的廉頗,還有不甘受辱而求去的門客,你要如何是好呢?請各位先認真想想,孰好孰壞,且待下篇再續。
譯文
澠池之會後,(趙王一行人等)回到趙國,因相如功勞巨大,獲封為上卿,地位在廉頗之上。廉頗說:「我是趙國將領,有攻打城邑、在野外作戰的大功勞,而藺相如只是憑着口才立下功勞,地位更在我之上;況且相如原本只是出身卑微的人,我感到羞辱,不能忍受要屈居在他之下。」並揚言說:「我見到相如,必定要侮辱他。」相如聽聞此事,就不肯與廉頗會面。相如每逢上朝時,常常推說抱病,不想跟廉頗爭逐位次先後。過了不久,相如外出,看見廉頗,相如就轉車迴避。於是(相如的)門客們一起進諫說:「我們之所以離開親人來侍奉先生,只是仰慕您高尚的節義。如今您與廉頗地位相同,廉頗公開口出惡言,而您竟害怕得躲藏起來,恐懼非常,就算平常人亦尚且以此為羞恥,何況是將相呢!我們沒有才能,請求辭任離開。」
註釋
① 罷:結束。《玉篇》:「罷,休也,已也。」
② 位在廉頗之右:地位在廉頗之上。右,臣之尊位。案:古人向以左為尊,君王在上故尊以左位;臣者在下,不可僭君,則相對以右為尊。
③ 素賤人:素,《說文》:「白致繒也。」本義為沒有染色的白絲綢,引申指本質,故又有本來、向來義。賤人,出身卑微的人,指藺相如本來只是宦官繆賢的門客。
④ 已而:不久。《康熙字典》:「踰時曰已而。《史記.高帝紀》:『已而有娠。』」
⑤ 引車:調轉車行方向。引,退後,指把車子轉向。《禮記.玉藻》:「侍坐,則必退席。不退,則必引而去君之黨。」鄭玄注:「引,卻也。」
⑥ 去:離開。《廣韻》:「去,離也。」
⑦ 事:侍奉。《論語.學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⑧ 將相:將帥與丞相,泛指文武大臣。
⑨ 不肖:不才,不賢能,自謙之辭。肖,《說文》:「骨肉相似也。从肉,小聲。不似其先,故曰『不肖』也。」「肖」本義為相像,「不肖」原指子女不像父母,後引申為不孝,又引申指不成才、不正派。
■ 謝向榮博士
香港能仁專上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隔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