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窗常開】中醫文化 融入童話

  潘金英

  中醫藥療博大精深,中醫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香港存在人口老化的問題,一方面靠政府醫院一般西醫,另一方面則無法不依賴慈善機構之中醫服務,如今抗疫期間,中醫作為現代醫療體系的支柱,在香港長者心目中,佔有重要的優勢,在養生保健、預防、診斷、治療疾病等實際的需要方面,起着重大作用。

  我母親已年過八十,抵抗力較弱;她信賴中醫,而我也常陪她到中醫診病,中醫治病的根本,為望聞問切四綱領,我母親十幾年前因血壓偏高的緣故,要長期用中醫服務,如果健康出毛病,做針灸很有效,中醫師會就各穴位,為病人詳細解說。我母親就靠這樣的中醫定期做針灸,控制她一些長期單項病患,如腳痛、耳鳴等毛病;就因為有這樣細緻的周到措施,有助她保持健康長壽。

  我母親偏愛中醫,因為中醫講養生,懂調養的人少生病,就算不小心病了,也會控制病情。兒童常怕中藥苦,對這文化有所不解。我近讀李姍姍於上海童書展新推出的中醫童話小刺蝟帕帕拉拉系列,包括《帶刺的天使》、《住在櫥櫃裏的藥神》等深感興趣,故事講述在濕地邊一個叫枯葉鎮的地方,住着刺蝟帕帕一家,家族祖輩都是醫生,百多年來行醫救人,深受大家愛戴,可是刺蝟姐姐帕帕拉拉卻對家族事業產生誤會和分歧,她不會背草藥的藥理知識。刺蝟爸爸為了讓女兒更加熟悉草藥,讓孩子們去神秘百草園裏,學習草藥種植,而因一個萬能又優秀的表哥帕帕拉奇來了,發生了一系列有趣吸引的故事,此童話融入了中醫藥知識,書中有關中藥材如何採集、熬製在故事情節中自然體現,從而讓小讀者輕鬆了解中國的傳統醫藥知識外,更能體會到作者文字中滿溢出的生機與活力,相得益彰,有了精彩愉快的「悅讀」體悟,引發孩子們探究中醫藥的興趣,也增添了對中醫藥文化之認知。

  中國老中醫年過高齡之壽,仍然耳聰目明、思維敏捷,告訴我們長壽健康的秘訣很簡單,即16字真言︰「見素抱樸,無欲則剛,布衣菜飯,可樂終身。」善哉中醫﹗這法則講平衡養生、知足常樂,反映出中醫精神,慈悲濟世:慈可濟世,悲可拔苦,可過濾浮躁,回歸平和;中醫文化如能從小認知,對人身心得益,而有啟發,我國民可更安康和諧,值得廣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