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生物醫藥協同發展需政策創新

■多名院士表示,要推動大灣區生物醫藥發展,需要在政策上進行創新,政府可主動作為。圖為工作人員在深圳的國家基因庫內整理全血樣本。 資料圖片
■多名院士表示,要推動大灣區生物醫藥發展,需要在政策上進行創新,政府可主動作為。圖為工作人員在深圳的國家基因庫內整理全血樣本。 資料圖片

  昨日下午,圍繞生物醫藥的發展、尤其是新藥創製和轉化醫學,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院士、高校及政府機構負責人展開探討。多名院士表示,要推動大灣區生物醫藥發展,需要在政策上進行創新,政府可主動作為。

  來自香港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院長蘇國輝表示,他和團隊長期研究枸杞在某些疾病預後康復上的效用,取得積極進展,相關產品已經被證明非常有效管用。

  「很多香港人都希望用這個產品,但由於有關進口措施限制,香港不允許進口。」蘇國輝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姚新生也說,目前,粵港澳三地生物醫藥界開展了廣泛的合作,亦取得積極進展,但潛力仍然沒有充分挖掘。他認為,加強三地業界聯繫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現在灣區內跨境交流合作仍存在一些障礙,人員往來通關的便利性還不夠,因此給專家跨境交流合作帶來一些問題。

  內地人類遺傳資源來港或放寬

  香港特區政府創科局局長薛永恒在連線發言時表示,灣區科技發展是當下全國及全球關注的焦點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典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港澳創新資源協同配合。

  他表示,香港與大灣區內其他城市具有不同的優勢,互補性強,具備協同效應的條件——香港擁有國際領先的生物醫藥研究水平和信譽良好的優質醫療服務體系,大灣區則有強大的產業基礎和完整產業鏈。

  他說,香港將促成連通大灣區城市共同推進大灣區的創科協同發展,匯聚國際一流的創新資源。特區政府會積極推動大灣區的人才、資源、設施等科研要素的流通。其中,就放寬內地人類遺傳資源過境來港進行研究方面,特區政府正與國家科技部確定有關的評審工作和具體的跟進工作,並會稍後通知各有關大學。該措施將進一步推動大灣區的科研合作和醫療科技的發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 東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