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品牌】從4P談起

新的學年又開始了,這陣子都在埋首準備新的教學內容,其中一個科目是營銷Marketing。在這個科目,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是市場營銷組合marketing mix,即「4P」。簡單說,就是隨着市場的變化而作出Price(價格)、Product(商品)、Place(銷售渠道)和Promotion(推廣)的配合。這概念在1953年開始,經過了大概六十七年,到現在4P還是主流的營銷概念。
當然在這六十七年中,又出現過不過同的理論,較為普及有「4C」,即Consumer(顧客)、Cost(成本)、Convenience(方便)和Communication(溝通)。這4C的概念是多從顧客Consumer為中心,而Cost成本的概念也不單指生產者的成本,也思考顧客在購買當中所要花的心力,而Convenience當然也是購買時的方便,至於Communication是指賣家與買家相互的溝通渠道。另外,又有學者提出「7P」,即在「4P」中再加上Process(過程)、People(人員)和Physical Evidence(實在展示)。過程是指消費的整個過程,可以是購買之前,購買時和之後。People 是指除了顧客外,可以是在消費中有參與的相關人員。Physical Evidence是相關的實在展示,可解讀為商品本身、包裝、裝置、甚至一張積分咭……這些年來對這些理論的解讀都有很多。我想各學說中,最多人記得的應該是4P,因為比較直接,容易理解。
以前每年更新教材都比較容易,抓緊一些書本上的理論,再給一些新的市場資訊去支持。但這陣子,似乎4P、4C、7P都不容易闡述現在的市場環境。這陣子又多人談論在2013年的一個概念Solution、Access、Value和Education,似乎可以對現在的市場環境有一個好的角度和思考,下一次會與大家分享。(待續)■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製衣學系講師廖泳新博士
tcliuws@polyu.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