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東5候選人聚焦民生 關注新運輸系統工程進度與運作
九龍東是一個新舊融合、機遇與挑戰共存的地區,昨日立法會九龍東地方選區論壇的5名候選人,工聯會鄧家彪、民建聯張培剛、民建聯顏汶羽、無申報政治聯繫的陳進雄及梁思韻,亦圍繞着該區的交通、文創、房屋、安老等核心議題進行火花四射的辯論,其中有關「在交通擠塞問題下,打造九龍東核心商業區(CBD)的目標是否仍可行」為題的討論上,5名候選人展開深入而具建設性探討,尤其是針對東九龍過山線的規劃,各人各抒己見,縱然觀點南轅北轍,但他們求同存異進行辯證,有助選民擦亮眼睛,選出最能代表自己的代議士,助力九龍東乃至香港轉型。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芷珊
在自我介紹環節中,1號候選人鄧家彪表示自己從政21年,一心為民眾,從政起點就在九龍東。工作重點成果包括: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推進「居家安老」服務,建議建立長者名冊並加強社區支援,獲政府接納,下一步將爭取為全港獨居長者安裝安全裝置。
2號候選人張培剛表示,自己連續十年服務九龍東基層,其政綱以「安居樂業」為理念,主張暫停高失業率行業輸入外勞、打擊非法勞工,保障本地居民就業、重啟公屋出售計劃、增加託兒名額,釋放婦女勞動力,以及增加安老服務,發展銀髮經濟。
3號候選人顏汶羽指出,九龍東最大痛點在於交通問題,他回顧上任後力推東九龍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曾多次往內地考察,最終促成特區政府接納建議,將中低運量集體運輸系統引入九龍東。該系統預計2026年上半年招標、2027年動工,並不遲於2033年前啟用。
4號候選人陳進雄作為醫療科技工程經理,政綱主張改變議會當前作風,強化議會與市民的溝通橋樑作用,運用數據反映多元民意,並承諾公幹不搭頭等艙、商務艙,杜絕公款浪費;經濟方面提議「多元經濟」。他以「撒種子」比喻選舉投票,「只有將種子播入泥土才能有結果。」
5號候選人梁思韻是註冊教師,同時也是兩名特殊需要兒童的母親,亦是區議員,格外重視教育事務與家庭支援。她提出分階段的政綱,包括本地就業優先,以及聚焦九龍東產業轉型,並建議開放部分強積金供款用於置業首期,減輕年輕人「上車」壓力。
交通是候選人最關注的討論點,其中東九龍運輸系統,擬於2033年或之前通車,工程進度引起各人激烈爭論。陳進雄說:「2033年才能通車的系統,不足以解決當下居民迫切的巴士班次不足問題。」作為現屆立法會議員的鄧家彪則強調,高度關注76A、B小巴線服務,改善地面交通,又指東九龍過山線四年來四度修改路線,正是其政團提出意見。
倡東九啟德兩集運系統貫通
顏汶羽則指出:「路路暢通,長遠而言,啟德的集體運輸系統,以及東九運輸系統應該要連貫起來,經過茶果嶺道、海濱道,做到集體運輸,這樣交通可解決到。」
張培剛則明確主張加快推進CBD建設,吸引更多企業進駐九龍東甲級商廈;顏汶羽則指出「起動九龍東」計劃已進入第四個五年,批評過去過度側重硬體建設,並提出結構性改革主張,認為須在發展藍圖中深度融入產業思維,才能為九龍東注入真正的發展動力。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