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 深圳報道)11月13日清晨,深圳光明國際馬術中心的賽道尚未被晨光完全照亮,一支身着統一服裝、精神抖擻的「小海豚」志願者隊伍已悄然集結。他們來自中山大學深圳校區17個院系,共220人,鍾慶豪、龐飛鴻這兩位來自香港的學生也在其中。在十五運的馬術賽事中,他們帶着香港青年的熱忱與擔當,與內地志願者夥伴並肩作戰,在不同崗位上書寫青春答卷,更以港青視角見證灣區融合,收獲了跨越地域的情誼與全方位的成長。
「請出示您的證件,麻煩這邊登記後再進入訓練場。」比賽期間,龐飛鴻每天都要重複無數次這樣的話語。作為熱身訓練場的管理志願者,他的工作瑣碎卻至關重要:控制馬匹與人員的進出、檢查證件、管理通道秩序,阻止無關人員干擾運動員訓練。
而讓鍾慶豪受益匪淺的是與外籍裁判的交流。此次馬術項目的5名裁判均來自國外,由國際馬術協會指派,作為裁判輔助志願者,鍾慶豪需要協助傳遞文件、溝通賽事細節。「一開始我有點膽怯,擔心自己的英語表達不好。」但當他看到裁判們友善的笑容,聽到一句句「Thank you for your help」,慢慢鼓起了勇氣。從簡單的流程確認到專業的評分規則諮詢,英語交流讓他逐漸克服了膽怯,「現在我能更自信地表達自己,遇到問題也能有條理地溝通解決。」
「以前我覺得馬術是遙不可及的貴族運動,現在我知道,它是一項能讓人親近動物、感受協作之美的運動。」龐飛鴻說,志願服務讓他跳出了自己的舒適圈,接觸到了全新的領域,「這不僅豐富了我的知識面,也讓我的眼界變得更開闊。」
中山大學「小海豚」 志願者隊伍的指導老師表示,港生志願者的表現非常出色,「他們認真負責、熱情友善,在服務中展現了香港青年的良好風貌,也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青年交流搭建了堅實的橋梁。」志願者之家的暖心設施、夥伴們的相互扶持、運動員們的真誠感謝,都成為了兩位港生心中最珍貴的回憶。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