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他鄉港聲】文旅尋根:河南安陽 字為根渠為魂

2025-11-13 04:04:56 副刊
●中國文字博物館
●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

河南安陽,甲骨文文脈永續,紅旗渠精神長存。

安陽位於河南省最北部,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安陽是甲骨文的故鄉、周易的發源地,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殷墟,還有岳飛廟、曹操高陵等 26 處國家級文保單位。安陽有三條不同歷史時期的城市中軸線,分別是殷商都城中軸線、地方府邑舊城中軸線和安東新區中軸線。

這次筆者受邀以安陽中國文字博物館文化IP專家的身份,與50多位專家一起參加11月3日的「中華文字創意對話活動」。到了殷墟博物館新館,整體建築設計讓我相當驚嘆,它以「鼎立大地」為理念,將建築融入洹河景觀,青銅色幕牆對應商代青銅器,入口處「大邑商」(另一說是「天邑商」)三個甲骨文字,彷彿在訴說這裏曾是3,000年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如果說殷墟是中華文明的考古聖地,那麼甲骨文就是打開商代文明的密鑰。作為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甲骨文距今已有3,300餘年歷史,是中國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被稱為「漢字的源頭活水」。1899年王懿榮發現甲骨文以來,全球已出土甲骨約16萬片,單字數量達4,300餘個,破譯單字約1,500個,這些刻在龜甲獸骨上的符號,記錄了商代的祭祀、戰爭、農業等社會生活,構建了中華文字的基本造字法則。

在甲骨文記載中,有一位女性的事跡頻繁出現,她就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婦好。甲骨文中「婦好率軍萬餘人征伐羌方」的記載,讓她成為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女將軍。除了軍事才能,婦好還承擔着國家祭祀重任。甲骨文中「婦好其侑於妣癸」等大量記載,顯示她頻繁主持祭天、祭祖、祭神等儀式。

下一站還未到,就遠遠看見中國文字博物館源自甲骨文「墉」字(即城牆)那座金頂建築和正門的甲骨文大「字」,「中華文字創意對話活動」就在這裏舉行。活動以「加快打造殷墟甲骨文世界級文化地標,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核心目標,匯聚了國內外文化創意、博物館運營、藝術創作、教育科技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及相關領導,共同為文字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創新建言獻策。

安陽市相關領導在致歡迎詞時介紹,安陽作為擁有3,300多年建城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世界文化遺產殷墟所在地、甲骨文發現地,更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甲骨文作為中國迄今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近年來,安陽圍繞甲骨文的研究、保護與利用,連續舉辦七屆中國文字發展論壇、建成開放中國文字博物館、推進甲骨文數據海外採集、推出系列文創產品與教育課程,有力推動了甲骨文從學術殿堂走向大眾生活。安陽以本次活動為契機,持續優化發展環境、完善政策支持、搭建交流平台,全力打造中華文字文化研究高地、創新熱地與交流樞紐。

世界創意經濟之父約翰·霍金斯中方合夥人、北京國家數字出版基地研究院首席專家蘇彤以「尋根中華文明,從安陽字都出發」為題作主旨演講,分享了二十餘年來關於「中字軸心線文化地圖」的研究成果。他在主旨演講中提出的「中字軸心線文化地圖」讓我腦洞大開:安陽處於北京、西安、南京三大古都構成的正三角中心點,是「人文地球極坐標的原點」,這一地理與文化雙重屬性為中華文字的創意發展提供了獨特根基。他展示的三大核心項目更令人興奮:「一字千金」世界創意設計大賽、「中的世界」數字藝術博物館、「9萬漢字」系列精神標誌構建,倡導以「中」字為核心,通過全球創意激活漢字文化價值,打造沉浸式文字體驗。

約翰·霍金斯則從國際視角分享了對中國文字創意產業的觀察。他表示,中國漢字不僅是交流工具,更承載着深厚的歷史文化與民族智慧,這與西方字母體系有着本質區別。他建議,安陽可通過舉辦全球範圍的「中字創意徵集」、邀請國際頂尖設計師參與共創等方式,打造跨越語言與文化的視覺符號,讓漢字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活動還有多位專家學者發言,十分精彩。我想,當我們在香港討論「文化認同」時,或許最需要的不是激烈的辯論,而是以甲骨文所承載的文化智慧為紐帶,用耐心和韌性,一點點接通文明的源頭活水。正如那片甲骨上的「中」字,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它始終指引着我們「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中」(河南話)!

●作者/圖片:文旅部 香港青年中華文化傳播大使 梁家僖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