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舉行的第八屆立法會換屆選舉,不僅是全港市民關注的焦點,對北上港青而言亦是他們勇於發聲、踴躍參與社會事務的契機。
「青年興,則香港興;青年發展,則香港發展;青年有未來,則香港有未來。」這句話貫穿本屆特區政府推動青年發展的藍圖之中。從「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到「前海夢工廠」,無一不體現政府將「青年發展」放在香港未來規劃的重要地位,更鼓勵港青北上發展,貢獻大灣區。新選制下行政立法關係回歸理性,行政和立法機關按行政主導和「愛國者治港」原則有效發揮良性互動,促使更多香港青年北上內地勇敢追夢。
特區政府對港青發展的重視,給香港年輕人吃下定心丸。「自從加入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我便在廣州扎根成家」,土生土長的香港青年池宗晉日前接受大公文匯全媒體採訪時表示,他感謝政府近年推出的政策,幫助他在大灣區開拓出屬於自己的事業版圖,「這個計劃改變了我,讓我真正可以做我想做的工作,可以生活在我想生活的地方。」
池宗晉提及,該計劃在經濟上給自己很大幫助,尤其是提供就業津貼,令企業以不低於月薪18,000港元聘請香港青年,補助為期最長18個月。他說,身邊很多朋友都像自己一樣,懷揣着對內地發展的好奇和熱忱,來到大灣區其他內地城市發揮自己所長,「若不是政策的扶持補貼,許多香港青年也不會嘗試北上工作,津貼的部分意義重大。」目前,池宗晉在廣州律師事務所工作,是一名律師,已經在當地結婚生子,安居樂業。
政府對港青發展的支持,為香港發展注入強心針。同樣受惠於各項利好青年就業發展政策的香港青年潘智豪,如今成功創業約17年,擔任Protech聯合創始人兼行政總裁,同時身兼香港青年聯會副秘書長等多職,曾是「大灣區青年創業計劃」導師之一。他形容,青年是香港未來的棟樑,希望將自身經驗傳遞給他們。
「本屆政府與立法會共同推動如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大灣區青年創業計劃及前海夢工廠等支持青年發展的計劃,鼓勵我們去大灣區內地城市參觀交流,如果沒有這些計劃,我們未必知道內地有這麼多資源」,潘智豪十分認可近年來政府及立法會重視港青發展的工作。他認為,新選制下立法會議員更加「貼地」,能制訂真正符合社會需求的政策,「而區議員與立法會議員之間的聯繫也更加緊密,兩者輸出效益更好。」
對於心目中理想的立法會議員所需品質,潘智豪指「需符合三點」,第一「要肯聽人講話」,聆聽非常重要;第二「制訂政策要長遠」,議員是長期工作,要分階段完成大目標;第三「要繼續貼地」,落區了解社會需求。
至於下月7日的立法會換屆選舉,潘智豪表示身為香港青年,一定會回港投票,又呼籲身處內地的港青積極回港投票,「香港來回深圳路程僅一小時,廣州兩小時,十分方便」,「選出心儀的立法會議員,亦是為香港未來貢獻力量」。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劉妍伶報道,視頻攝製:Sunny、羅平)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