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昨日起舉辦共39場選舉論壇,首場論壇在新界西南選區舉行,多名政界人士及法律學者表示,今次選舉論壇氣氛熱烈,各參選人均能分享自己的政綱和理念,再也沒有以往泥漿摔角般的激烈爭鬥,有助市民選賢舉能、優中選優。
行政會議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表示,以往的選舉論壇大多是攻防戰,候選人在台上猶如泥漿摔角,助選團隊隔空互罵,當候選人互相提問時,大多想方設法地攻擊對方,不會思考如何表現自己最好的一面,「只要對方唔好,就係我贏。」但他直言舉辦選舉論壇的目的其實是讓選民認識候選人和重點政綱。今次新界西南地區直選,5名候選人來自各大政團,各有特色,代表着不同議政板塊和政策方向,特區政府透過選舉論壇,讓市民加深對候選人的認識,有助選民優中選優。
圍繞政綱政策發言準備足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秘書長譚耀宗認為,5名候選人表現出色,對答流暢自然,精神面貌也愈來愈好。他又指,一眾候選人對包括房屋、人才、經濟等政策範疇提問準備充足,估計事前花了不少工夫熟悉相關地區和全港性議題。「與完善選舉制度前作對比,今次論壇氣氛正面,儘管候選人和助選團隊很『肉緊』,但候選人大多圍繞着政綱和政策發言,甚少抹黑和攻擊,體現了選舉是君子之爭的良好政治氛圍。」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法學教授傅健慈指,選舉論壇是確保「愛國者治港」原則落實、選拔賢能、提升管治效能的關鍵步驟,絕非徒具形式。今次選舉論壇成功構築理性溝通的橋樑,候選人就經濟民生、社會建設等議題進行深入討論。這種以事實為基礎的良性競爭,有助凝聚社會共識,推動優質民主,為香港實現良政善治、邁向由治及興奠定堅實基礎。
全國政協委員、《巴士的報》創辦人盧永雄強調,不同選舉論壇的舉辦方式各有優點,「或許有人覺得各候選人之間沒有『攻防戰』,會缺乏火藥味,失去娛樂性,但反而令不少人能聆聽政綱,加深對候選人的印象。」他以選舉論壇期間候選人提出的議題為例,有人提出按人才庫決定需要輸入的人才類型、青年先租後買的置業計劃等;有人對全港性議題提出獨特見解,改變他對直選議員關注地區問題的刻板印象,令他另眼相看。
●香港文匯報記者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