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特稿】灣區可借鑒「歐洲共同市場」

2025-11-02 04:30:59 要聞

《建議》提出,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着力打造新興支柱產業。鄭永年認為,作為一個大國,中國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應該具備五個特徵:全、大、多、密、強。目前,在「全」這一點上已經做到了,但經濟活動的「多」還遠遠不夠,很多服務業仍是空白。但現在有些經濟領域監管過度,導致了發展不足,有大量的經濟活動潛力沒有釋放出來,如果能通過合理的監管釋放這些新領域,經濟增長會有很大空間。圍繞着第四次產業革命和新質生產力層面有很大的空間。比如創新藥,我們因為審批時間太長、缺少風投資金、藥價偏低等原因,產業發展受阻,白白流失到美國,就很可惜。

美國目前幾乎是「零監管」體制,歐盟則相反,監管太多導致經濟缺乏活力。中國應該走中間路線——該管的堅決管住,不該管的要適當放開,讓技術真正落地,轉化成實際的經濟產出。

針對《建議》提出統一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等舉措,鄭永年指出,正因為各地的規則不統一,大家才會產生惡性競爭,造成內卷,要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需要推動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市場監管公平統一、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這是一個系統工程。

從歐洲的經驗來說,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不容易的,要有很多的協調機構。歐洲第一步先形成國家內部的統一大市場,然後再形成了歐洲層面的統一大市場。當然,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不可能一蹴而就,應當先建設區域市場,如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地區等。在這方面,粵港澳大灣區可以學習「歐洲共同市場」。他指出,歐盟二十多個主權國家可以形成一個共同市場,粵港澳大灣區在「一國兩制」下,有強大的中央政府可以協調,完全有信心做到共同市場。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望賢 深圳報道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