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雕版印刷的傳承之困與突圍之路

2025-10-31 04:06:44 副刊
●馬力的弟弟馬斌正在雕刻印版。

在四堡雕版印刷展覽館一旁的「子仁屋」內,馬力和徒弟正忙着製作新的雕版文創訂單。桌上擺滿了各式刻刀、刷具和雕版。夕陽下,木屑翻飛。

「子仁屋」在當地政府承租、修繕後,免費作為馬力的工作室和研學基地。如今,「子仁屋」已成為四堡非遺體驗的重要一站,不少學生、遊客專程前來,感受這門古老技藝的魅力。「每年上萬人來到這裏,體驗雕版印刷。」馬力說,地方政府的支持、遊客和訂單的增加,已經能讓雕版印刷實現盈利並獨立發展。

馬力也帶徒弟,親弟弟馬斌跟他學了20年,還有幾個年輕人也陸續加入。傳承路上,資金似乎已不是問題,人成了關鍵。「徒弟難找。現在社會比較浮躁,很多年輕人沉不下心來學,10個人能夠有3個堅持下來就很好了。」馬力直言,「只要有人願意學,我就願意教。」他還說,兒子在讀初一,尚未學藝,「要看他悟性和興趣。」但他並不焦慮:「這門手藝是學到老做到老,我現在也還在摸索。」

手工雕版的生命力正源於其不可替代的「人手溫度」,「每一刀都有呼吸,每一刷都有手感,這是機器給不了的」。即便如此,雕版印刷與當下絕大多數的古老技藝一樣,面臨着新技術的衝擊,在高效快速的機器印刷中靜待有緣人與「艱難突圍」。

「只要還有人喜歡,還有人願意用,雕版印刷就不會死。」馬力希望,雕版印刷不僅能留在博物館,更能留在人們觸手可及的日常生活裏。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