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良進
麻雀銜走一片深秋的槐葉,瓦簷上的薄霜已在晨光裏凝成細鑽。推開後院木門,青菜畦裏的烏塌菜頂着白絨絨的霜花。指尖觸到葉片的剎那,冰晶簌簌落進泥土,露出底下翡翠般的嫩葉,湊近便有清冽的甜香漫上來——這是深秋獨有的饋贈,經了霜打的青菜,藏着整個秋天的甘飴。
以前常聽母親說「霜打菜賽蜜糖」,這話在廚房裏得到最生動的印證。老灶鐵鍋燒得發白,淋一勺自榨的菜籽油,油星子噼啪炸開時投進整棵切段的烏塌菜。菜葉與熱油相遇的瞬間,竟發出細微的歡呼,邊緣迅速泛起琥珀色的焦邊,而菜心依然保持着翡翠的鮮綠。
灶膛裏的火苗舔着鐵鍋,映得母親鬢角的銀絲忽明忽暗。她忽然停了手中的活計,指着菜畦邊新翻的土壟說:「去把埋着的芋頭起出來吧,霜降前收的芋頭才瓷實。」我握着木柄小鋤扒開濕潤的泥土,暗紅的芋艿裹着褐黃的泥衣,像一群酣睡的胖娃娃擠在土裏。湊近鼻尖輕嗅,泥土的腥氣裏混着栗子般的醇厚,那是大地深處醞釀了整個季節的芬芳。
洗芋頭是件需耐心的活兒。粗陶盆裏注滿井水,芋頭在清冽的水裏慢慢舒展,褪去滿身泥污。母親說這叫「返璞歸真」,就像人生要歷經風霜才能見本真。她指着一個裂了縫的芋頭笑道:「你看這紋路,多像老家院裏那棵老銀杏樹的年輪。」我仔細端詳,深褐的紋理果然圈圈繞繞,藏着陽光雨露的密碼,藏着歲月流轉的痕跡。
蒸鍋裏的水開始吟唱,把削好的芋頭塊碼在篾屜上。鍋蓋縫隙裏冒出的白氣帶着澱粉的甜香,引得灶邊的花貓不住地蹭我的褲腿。芋頭蒸得酥軟,搗成泥拌上紅糖。青瓷碗裏盛着乳白的芋泥,撒一小把炒香的芝麻,像落了場星星點點的雪。我舀起一勺送入口中,綿密的芋泥在舌尖化開,清甜從味蕾蔓延到全身。母親看着我滿足的模樣,輕聲說:「古人講『五穀為養』,這樸素的吃食裏,藏着天地的饋贈,藏着生活的真諦。」
暮色漫進窗欞,餐桌上已擺開三兩道秋味。霜打烏塌菜綠得發亮,蒸芋頭泛着珍珠般的光澤,瓦罐裏燉着的蘿蔔排骨湯咕嘟作響。這時又想起父親說過的話,「山珍海味也比不上自家菜園的一口鮮。」
母親曾說:「知道為什麼霜打的菜特別甜嗎?天寒地凍時,青菜會把澱粉轉化成糖分抵禦嚴寒,這是生命的智慧。」又想起陶淵明「采菊東籬下」的悠然,想起蘇東坡「人間至味是清歡」的通透。我們的身體,早已刻下與自然相通的密碼,每一口時令食材,廚房裏的每一次擇菜、每一次烹煮,都是與自然的對話,都是對生命的敬畏和禮讚。我們吃下的不僅是食物,更是陽光雨露的精華,是歲月沉澱的智慧,是天地饋贈的深情。
瓦簷上的霜花在月光下泛着銀輝,菜畦裏的青菜在寒夜裏積蓄力量。這尋常的人間煙火,藏着最動人的生命哲學——就像那經霜的青菜會更甜,歷經歲月的生命會更豐盈。我們在煙火繚繞中讀懂四季,在一粥一飯裏照見本心,原來所謂歲月靜好,不過是守着一方廚房,守着四季輪迴,守着生命最初的本真與純粹。
晨光終將再次喚醒沉睡的萬物,而那些藏在食材裏的密碼,那些融在味道中的記憶,會像老灶膛裏的火種,永遠溫暖着我們的生命,指引着我們在歲月長河裏,找到回家的路,找到心靈的棲息地。因為我們的身體裏,早已裝着四季的輪迴,裝着天地的深情,裝着生生不息的希望與力量。
(作者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