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明)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討論網約車規管框架,多位議員關注到網約車收費問題,擔憂會出現惡性競爭,有議員提議設收費下限。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回應表示,政府傾向由市場主導,但會保留權力,一旦市場出現失衡情況,會作出規管。她並表示正考慮為網約車設定識別方法,目標是今年第三季向立法會提交主體法例修訂。
陳美寶在會上表示,網約車在全球各地包括香港已非常普遍,特區政府以破局的決心邁出重要一步,希望解決逾11年的網約車規管爭議,而規管框架會以市民利益為首要考慮,目標是讓市民出行更安全並有更多選擇,同時提供更優質的點對點交通服務,而司機亦是點對點服務的重要持份者,故框架也兼顧司機的生計,促進整個行業健康、平穩和有序發展。
多名議員關注網約車收費。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指的士須按法定收費水平收費,惟市面上有網約車平台以低價搶客,對的士業界不公道,建議就網約車收費設定下限。選委界議員尚海龍亦詢問收費有哪些準則,會有多大的上限空間或下限定價。
傾向由巿場主導
陳美寶回應表示,網約車收費傾向由巿場主導,網約車補足繁忙時段巿民出行需求,現時定價一般也較的士的收費高,但政府亦計劃在主體法例中加入保留權力的條款,倘巿場失衡,會作出規管,處理車費水平影響行業健康發展等極端情況。
多名議員又關注網約車及的士的規管存在差異,包括的士車隊要求車齡不多於3年,網約車卻以7年為限。陳美寶解釋是因為現時私家車需要7年驗車,故以此作分水嶺。
不希望改變行業生態
她重申,不希望改變現時行業生態,首階段是要設立框架,若執着太多細節,就難踏出改變的第一步,過去太多時候的爭議都圍繞數量等仔細的安排,可能會拖延規管的進度。
選委界議員陳沛良提到規管框架限車不限人,擔心有車主為車輛申領網約車牌照後不提供服務,佔用限額,建議設退場機制,若有網約車服務時數不足,就要讓出牌照供他人申請。民建聯議員劉國勳認為,假設規限只有1萬輛網約車但有5萬名司機,擔心會衍生租車服務。
陳美寶回應表示,目前大部分網約車服務,都是私家車車主在車輛閒置時提供服務,政府規管的同時亦要小心平衡,以免過度改變原有生態,但強調會小心籌劃,以免令網約車服務發展,與作為輔助性質及共享經濟的原則有偏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