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任芳頡 郭瀚林 北京報道)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舉行期間,多位香港工商界及政府機構代表來京參會並且接受記者專訪。他們表示,鏈博會在致力於維護國際供應鏈穩定的同時,也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深化兩地合作創造了更多機遇,在未來應進一步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並用好灣區資源助力香港青年實現人生夢想。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盧金榮表示,當前全球供應鏈面臨挑戰,鏈博會為香港與內地企業提供了穩定和拓展市場的關鍵契機。他指出,當前香港正通過數字化、綠色化、品牌化等路徑來助力內地企業升級轉型。目前,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成立了科技商品化平台,匯聚了香港一批科研機構,加速兩地科研創新成果實現落地。
作為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務委員,他特別提到,粵港澳大灣區是一條為青年量身打造的「超級跑道」。香港作為灣區核心引擎之一,應幫助年輕人把大灣區的區位優勢轉化為自身發展的「組合跳板」,用好灣區資源助力香港青年實現人生夢想。
「從走出去、到引進來,香港可以從鏈博會上學到很多東西」 香港工業總會常務副主席林世豪告訴記者,香港與內地的供應鏈合作,在當前的環境下顯得愈發重要。他認為,香港具有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定位,有5家大學位列世界60強,更有來自全球各地的大批科研人才落戶。因此,香港可以承接從「0到1」的研發,而內地強大的工業能力可將科研成果實現「1到n」的突破,兩地通力配合打通供應鏈。「香港『超級聯繫人』跟『超級增值人』的角色非常重要,我們不僅可以把內地的企業帶出去,也讓外面的企業來到內地,抓住中國機遇。」
「我們第一次參加鏈博會,希望能把握這個機會達成一些項目與合作,繼續促進國際供應鏈健康發展。」香港總商會主席陳瑞娟對記者表示,今年以來通過參加特區政府組織的各類活動,香港各大商協會積累了與內地的企業「拚船出海」的豐富經驗,兩地企業也開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交流。
香港投資推廣署助理署長李淑菁談到,香港作為大灣區的核心城市,與中西部,及東北部地區在國家的發展規劃實施中,均保持着非常緊密的聯繫和交往互動,也擁有極大潛力地優勢互補、雙向共贏的機遇。來自這些地區的企業可利用香港「走出去」,捕捉更大商機。「很多企業家都看準了香港市場的制度優勢和與國際標準的無縫銜接,並認為透過境外融資將能加速其在內地及國際市場的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