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優厚的發展潛力和空間,香港特區政府一直鼓勵香港青年人在灣區內地城市闖出一片天,青協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先行者計劃,共協助12支隊伍在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業,每支團隊獲得最高60萬港元資助及支援,當中一隊已於大灣區內地城市成立公司,有7隊於大灣區內地城市展開商業合作。其中一支已圓創業夢的公司創辦人表示,大灣區內地城市人口基數大、市場大,讓港青能將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實現。

於2021年在香港正式成立的Wubuntu,獲選成為青協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先行者優勝團隊之一。創辦人林紅恩表示,在就讀大學時曾去過非洲,非常喜歡當地文化。而在疫情初期,卻發現一些地方存在歧視非洲人的現象,因此想開一間公司向香港及內地推廣非洲文化,讓香港及內地年輕人能認識到世界各地不同文化,消除偏見。

林紅恩坦言,創業初期,與另一名創辦人的想法較天真,認為可以直接在本地進行推廣文化活動,但落實後發現市場反應不似預期,幸好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先行者計劃提供很多幫助,包括商業考慮、產品設計等。導師亦提供多項建議,例如他們最初想法是在香港開展非洲文化推廣活動,但導師認為方案缺乏延續性,且沒有發揮隊伍專長,建議根據林紅恩及其他人的教育背景,改為發展青年交流和青年發展。

Wubuntu於今年1月正式通過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創新創業企業(團隊)遴選。林紅恩表示,未來希望拓展業務到更多地區。
他指出,大灣區內地城市人口基數大,在這些地區參與活動的人數較香港多幾倍,創業舞台也較為廣闊。目前該公司集中為大學生或高中生提供海外交流機會,未來希望豐富項目種類,開展本地活動。
3年累計逾2100青年受惠
香港青年協會業務總監鄧良順表示,為期3年的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先行者計劃於2021年2月推出,在去年2月完結,共協助12個隊伍開創業務,每支團隊獲得最高60萬港元資助及支援。過去3年間,累計受惠青年人次超過2,100,累計活動場次超過440場,至今累計考察參與人次超過600個等。
他續指,這12個隊伍,有一隊已於大灣區內地城市成立公司,有7隊於大灣區內地城市展開商業合作。
青協獲得民青局及青年發展委員會的青年發展基金轄下「民青局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2024-2027)」資助,繼續於今年推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啟航計劃,並較上次計劃多支持3支隊伍,即共15支隊伍,青協希望有更多香港青年人把握機會參與今次計劃。
其中12個隊伍可獲得高達48萬港元資助金及12萬港元免息貸款,另外3個隊伍可獲得高達40萬港元資助金及10萬港元免息貸款。鄧良順說:「基於上次經驗,我們認為今次計劃可以用盡資金數額,充分利用資源幫助多3個隊伍。」
計劃涵蓋創業支援及孵化服務
除了創業啟動金資助,計劃還包括創業支援及孵化服務,安排這15個隊伍參加一些營銷培訓課程,幫助了解業務推行,以及在香港或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業必須留意或知道的一些知識,包括會計、法律、人事管理,以提升其創業能力。另外今次計劃特別新增一個三日兩夜的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業訓練營。鄧良順說:「例如肇慶是個旅遊城市,對旅遊業感興趣在肇慶或有發展機會,深圳明顯更側重金融科技,廣州佛山順德等地製造業項目比較多,如果業務與製造相關,選擇佛山或順德或更有利。」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先行者當初收到210個隊伍報名,最終選出12支隊伍,鄧良順相信今次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啟航計劃競爭會更大,希望報名隊伍數量超過上次。
他表示,內地對香港青年創業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包括資金配對、稅務優惠等,希望更多港青把握機會。
優勝團隊喜獲導師幫忙搭建框架
領跑活動策劃有限公司(R-Aces)於2020年成立,翌年獲選成為該計劃另一優勝團隊,公司專注舉辦主題跑步活動和亞洲封路賽事,服務包括構思和深化主題、制訂和執行活動細節、洽談贊助商,以及推廣活動。

公司創辦人黃煒堡表示,疫情期間成立該公司,計劃的導師提供很大幫助,例如教導公司如何建立系統幫助不同客戶報名,他指出要做一個能應對10,000人報名的平台不容易,導師提供很多建議,甚至讓其團隊幫忙搭建框架。黃煒堡續稱,目前R-Aces正在積極籌備於大灣區城市舉辦跑步活動,並在內地成立公司,該計劃提供各種法律和會計等諮詢意見,對公司的幫助很大。
讚內地版權做得愈來愈好
他透露,接下來將會把活動擴展到其他地區,「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機遇很大,香港有700多萬人,而大灣區9個內地城市有8,000多萬人,在不同城市舉辦大型活動的機會或比香港更多,內地政府在版權和各類授權方面亦做得愈來愈好。」
他相信如果在內地有好發展,商機無限,公司未來會推廣本地文化,在香港一些中西文化融合又具本地特色的地方,例如中環、上環等地舉辦活動,讓參賽者跑完步,還可以了解與體驗香港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