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看過上期5家AI的分析,大家應意會到它們均把「無情力」那種力集中於「無情」二字——缺乏情感、衝勁或毫不留情,明顯帶着蓄意,與原意相悖。這也難怪,在沒有適當數據訓練的情況下就只能憑「直觀意義」來推斷。

在未交出其中兩家AI在不盡相同的輸出中選出心中的理想答案之前,筆者相信大家會有興趣知道它們在看過其他相關分析後會否仍「堅持」先前的說法(隨後是評價):

AI乙

「無情力」形容一種做事毫不留情、全力以赴、不計後果的狀態,尤其是在競技中。這個詞帶有一種強烈、不留手的意味,有時也可能帶點貶義——形容做事過於激烈、過火或失控。

•AI丁提到「毫不留情、全力以赴」,且用於競技中,這最符合該詞常見用法的解釋。

•AI戊提到「不顧後果、毫無保留的力量」,帶有「用力過猛」的意味,符合了某些語境下的用法。

•至於AI甲、AI乙、AI丙,它們的解釋偏離了「無情力」的真正含義:

AI甲把它解釋為「缺乏情感或同情心」,這更貼近「無情」的意思,但與「無情力」的概念不同。AI乙和AI丙認為它指的是「懶散、提不起勁、無精打采」,這與實際意思相反,因為「無情力」強調的是強大而猛烈的行動力,而非缺乏動力。

所以,AI丁和AI戊的解釋較為接近正確意思。

AI丙

「無情」在廣東話中通常指缺乏感情、冷酷,或者不留情面;「力」則指力量、動力或努力。因此,這個詞的含義應與這兩部分的結合有關:

•AI甲:指的是缺乏情感或同情心。這個解釋只提到「無情」的部分,忽略了「力」的含義,感覺不夠完整。單純說「缺乏情感或同情心」更像是對「無情」這個詞的單獨解釋,而不是「無情力」的整體意思。

•AI乙:指一個人做事懶散、提不起勁、沒有幹勁或動力。這個解釋把「無情力」解作缺乏動力或懶散,但「無情」本身並無懶散的意思,反而有種冷酷或決絕的感覺。這個解釋與「無情」的語感不符,可能性較低。

•AI丙:指某人像無甚動力、無精打采、缺乏衝勁。與AI乙類似,這個解釋同樣傾向於「無力」或「無精打采」,但「無情力」中的「無情」並不自然指向無精打采;而是更有主動性或強硬的意味,解釋得也不太準確。

•AI丁:形容做事情時毫不留情、全力以赴。通常用於形容在競技或比賽中,選手們為了勝利而毫不手軟。這個解釋結合了「無情」(毫不留情)和「力」(全力以赴),在語義上較為合理。「無情」確實可以用來形容做事不留情面,而加上「力」則強調力度或決心。這是一個很可能的答案。

•AI戊:指不顧後果、毫無保留的力量,或形容事情發展失控,帶有「用力過猛」的諷刺意味。這也是一個合理的解釋。

所以,AI丁和AI戊的解釋最接近「無情力」的可能含義。

【此兩家AI出爾反爾,足以說明AI目前的輸出存在着頗大的不穩定性。】

話說回來,筆者在對這5家AI查詢前曾對它們作過兩次相類查詢,AI戊的表現如下:

第1次(對「無情力」的詮釋)

「無情力」常見於武俠文學、哲學和心理學或武術等領域。以下是幾種可能的解釋方向:

•武俠文學中的含義

武俠小說中,「無情力」強調「斷絕情感」以追求極致威力。例如:招式不帶情緒,攻擊時毫無憐憫,以絕對的理性或冷漠發揮最大殺傷力。

•哲學和心理學中的含義

指不受情感干擾的客觀力量,強調理性、規則或自然法則的不可抗拒性。例如:自然界的「無情力」,如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象徵大自然對人類情感的無視;在心理學上,「無情力」也可比喻人內心因麻木、絕望而表現出的「機械性行動力」。

•武術中的含義

部分武術流派強調通過特定發力技巧,使攻擊迅猛且難以預測,彷彿「無情」地摧毀目標。例如:利用身體慣性或反作用力,形成連續、不留餘地的攻擊(類似「借力打力」的變體);日本武道中的「無心」狀態(無念無想),接近「無情力」的實戰應用。

【對比其他AI,這家AI充分展現其聯想力,惜重點錯放。筆者認為這麼「堂皇」的描述會擾亂視聽——「分析細緻就是正確」屬錯覺。】

第2次(把「示例二」翻譯成普通話)

……小腳兒蹬到我脖子上,疼得我當場慘叫!他當然不是故意的,可直到現在我才真切體會到,那「無意識的洪荒之力」真不是鬧着玩的!

【在有處境提供下,它創作了一個令筆者擊節讚賞的「無意識的洪荒之力」來作為「無情力」的翻譯,正正說明了AI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問題是在於有否對題的資料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