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梓田)政府審慎推地大為影響全年供地目標及賣地收入,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昨透露,財年至今地價收入僅約27億元,這是預算案本財年目標330億元的8.2%。政府早前公布指,截至今年8月底,計入發行政府債券所得249億元收入及償還政府債券78億元的本金後,本財政年度首5個月錄得1,839億元赤字,地價收入大減或加劇財赤。

釋放私人土地儲備潛力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研究部聯席主管葉文祺昨表示,政府在現時市況偏淡的背景下繼續推出中小型規模的住宅地皮,反映當局仍然傾向採取較為審慎保守的推地策略,以維持私人住宅土地供應穩定。他指,留意到若綜合本年度首三季的私人住宅土地供應,政府主導的來源(包括政府土地及一鐵一局)佔約40%,而其餘私人主導的來源則佔約60%,這顯示市場參與者即使在現時市況下,仍然有意慾釋放私人土地儲備的發展潛力。

泓亮諮詢及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則對本財季發展商買地情況相對樂觀。他認為,大圍住宅地的可塑性相對較高。首先,小瀝源之前成功出售的案例可以佐證其潛力。其次,隨着三線通車,大圍的地理位置變得更加理想,從大圍到金鐘可能只需十幾二十分鐘。因此,他相信大圍的地位以及相應的發展潛力是相對強勁的,流標機會也相對較低。

本季賣地情況相對樂觀

至於東涌東站重推,張翹楚認為規模拆分到一半的伙數並不是問題的關鍵,主要的區別在於吸引到的中小型發展商,其相對庫存較少,可以更容易參與這個地皮的投標。

華坊諮詢評估資深董事梁沛泓也認為,上次小瀝源招標反應熱烈,接獲11標,反映沙田和大圍的需求穩定。惟該地皮會望向寶福山,影響發展商出價,預計樓面地價每呎3,000至3,200元。

對於港鐵把東涌東站地皮拆細推出,梁沛泓認為屬正常的辦法,但區內配套尚未完善,拆細後亦難吸引發展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