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 心

相貌這件事,可以評估,但無法計算。最常聽見的是「呀,這人一看就是有福之人!」「喲,這長相一看就是好命!」倘若這是真客套,聽的人感到開心,說的人也盡到了禮數,然後就開始聊點正事;但也一定會有人認真,把「真客套」不知不覺地轉化為「真專業」:「你還會看面相呢,趕快說說!」以我的人生經驗,大部分的人是真客套,並不是真專業,繼續這個話題難免會成為尬聊。但也有人好勝,會煞有介事地即興點評一番:「你看這孩子天庭飽滿,眉清目秀,鼻樑高挺,耳垂肥大,真是富貴!」「白白嫩嫩的,面若中秋月,色像春曉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目含秋波,南人北相……」這些詞能一股腦地用在一個人身上,那這個人不是周潤發就是梁朝偉。世事的詭異和巧妙也恰在此:說的人鄭重,聽的人開心,雖然大家都知道這一定不是真話,但都心甘情願地相信「這點真」。

真正的相面,要有特定的場合、特定的機緣,遇到真正的大師抑或高手點撥幾句,可能終身受用。我還在襁褓中時,父母的親友來看我,都覺得我面黃肌瘦,頭髮也稀稀拉拉的,單從面相上說,就不討喜,況且還經常生病。父母卻不以為意,只盼着我能平安長大。逐漸地長大成人,論起五官樣貌,幾乎父母相貌的優點都沒有在我身上體現出來,但我繼承了他們的性情,比如愛讀書和習字,比如對一些樂器的天分。這時一些親友在春節碰面時表達客套,又會換成:「哎呀,我那時就說嘛,這孩子面相好,長大一定行。果然不錯!」於是,我愈發相信,並不是所有的「看面相」都可以稱之為「相面」,大多數人都是看看而已。真正會相面的,是養育自己的人,不論是父母,還是老師。

相由心生,先天的基因固然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的是氣質和內心。家庭的言傳身教,師者的諄諄教誨,就如同春夜的雨,潤物無聲,滋養精神,淨化心靈,讓內心豐富,讓品行高尚。所以,一個人的面相,不論是天庭飽滿還是鼠目鷹鼻,都不用得意或是擔心,先問問自己的心,是不是足夠「誠」:可以真實地面對自己,真誠地面對他人,真心地感激生活,從而珍惜生命、奮力前行。這樣的面相,一定不會太差,因為你一直在努力着,縱是從物理意義上不夠完美,但從感官和氣場上,已經可以讓人接受並欣賞。

面相會變的。都說女大十八變,在這個問題上其實男女都一樣。一個人,究其一生,最靠譜的相面師,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