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龍眠山

隨着香港與國際、內地全面通關,香港進入完全復常、全力發展經濟的新階段。當初的抗疫措施僅餘口罩令,抗疫設施也一一關閉。目前全港大約七萬個方艙設施,需要盡快處理。

去年初,香港爆發第五波疫情,每日有數萬人確診,全社會人心惶惶。中央全力支持香港抗疫,對香港是有求必應,包括在全港多地火速建立方艙。一處工地上曾掛着條幅,上書「提前一分鐘完成方艙建設,就可能挽救一位香港同胞的生命」,生動體現了中央抗疫「生命至上」的大原則,反映了內地與香港同心抗疫、血濃於水的感情。

方艙是疫情的產物,應急之用,現已完成使命。事實上,內地過去三年間亦曾建立大量方艙,去年十二月內地優化抗疫政策、重新對外開放,各地的方艙已基本上全部拆除,拆除速度之快,與當初建立一樣,都是高效率。另外一個例子是,當年為了抗美援朝,在東北地區建立了大量後方支援設施。停戰之後,對於是否保留這些設施有不同意見,當時的中央領導人一錘定音:該拆的拆,該併的併!由此可見,中央處理歷史遺留問題從來是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決不拖泥帶水。

對缺少土地的香港來說,盡快拆除方艙更有必要性。這些土地原本都有規劃用途,疫情之下臨時改用建方艙,當香港進入後疫情時代,這些土地理當回歸原來的用途,該幹什麼幹什麼,這也是全面復常的應有之義。沒必要為了眼前的小利益,影響了香港的長遠發展戰略規劃,拖慢了經濟復甦的步伐。

當然,並非所有土地都會即時發展,在拆除方面可以不必一刀切。有些方艙在拆除前的過渡期內不妨善用,做短期用途,有人建議作臨時青年宿舍、青年交流營等,特區政府可作綜合考慮。

(來源:大公報)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