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篇文章說起。 作者供圖

連盈慧

「上世紀勤奮的中國人都老了」,《華爾街日報》有篇文章如是說。意思是指上世紀某段日子中國下鄉的知青,全都是刻苦耐勞勤奮的一代,當時中國還是交通工具局限於殘舊火車行駛碎石鐵路,可是憑着那一代無私獻出青春和毅力,幾十年來,不論晴天雨天,孜孜不倦,以3倍歐洲工人的勞動時間,終於建設成今日橫貫全國的高速公路,同時令最骯髒落後的鄉村煥然一新變成農貿市場,也在印度人躺平的歲月,以及美國人自我迷戀充當世界警察權威美夢期間,中國已一聲不響堅持發展她「硬道理」的路向,不止交通迅速發達至全國鋪滿高速鐵路,還不斷擴大飛機場和不斷增加飛行航線,而飛機場和火車站又是那麼現代化,在經濟方面,雨後春筍般多不勝數美輪美奐現代化的大中小城市,經濟總量亦升越至世界第二位。

《華爾街日報》文章最後好奇地問:「中國還有那麼勤奮的人嗎?」潛台詞大概認為上世紀四十至六十年代那一輩老了,也疲倦了,前人種果後人收,繼續耕耘的新一代,用不着付出上一代同樣的血汗,比父祖輩舒服多了,會不會就此鬆弛下來,失去同樣強度的接力,這也是一般人自然的想法。

難得《華爾街日報》正面關注中國發展的執筆人提出這問題,可見中國人幾十年來自強不息得來的成就,已是有眼可見的事實,正常的國家不會因羨而妒,反而應該汲取人家的經驗共同造福人類,可是清醒的撰稿人也不用以擔心「二世祖」的心態,看我們上一代建設者的「建二代」,絕對相信中華民族傳承下來的奮鬥精神永遠都會存在,當我們的「建二代」感恩於上一代安排妥善科技建設工具之餘,想到不用抵受十指磨穿開山劈石之苦,也一定為節省體力勞動的時間,保留更多精力和腦力,積極深入思考為人類創造幸福未來的新世界,而且還是進入太空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