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博物館內陳列着震驚中外的長沙馬王堆漢墓考古發現。
◆ 開福古寺。
◆ 霧漫開福如仙境。
◆ 長沙三館一廳。
◆ 月湖公園。
◆ 美輪美奐的湘江燈光秀。

「先有開福寺,後有長沙城。」長沙城北開福,千年文脈綿長,百里風光無限。區域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南宋古城牆、沙坪湘繡、麻石老街……見證長沙的歷史變遷、文明更替。底色厚重,紅色濃烈,綠色蓬勃,金色閃耀,夜色璀璨。旅遊已經成為開福區別具一格的招牌,成功入選全國市轄區2022年旅遊綜合實力百強區第40位,在湖南7個入選市轄區中,位列第4。  文:李亞雄、傅春桂

近年,開福區結合自身實際及資源稟賦,久久為功打造文旅融合「五張名片」——跨五朝越千年、長沙古城牆遺址的「底色」名片;十步之內必有芳草的「紅色」名片,一江四河十湖十園的「綠色」名片;文創湘軍、中國V谷馬欄山的「金色」名片;火爆出圈網紅夜市的「夜色」名片。作為長沙全域旅遊「橋頭堡」的開福,在遍地是景的區域版塊中脫穎而出。因旅立區、因旅興區,趟出一條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子。

底色厚重:賴有斯文萬丈光

今年國慶節,一首原創歌曲——《幸福向北》火爆星城。歌聲悠揚,節拍明快,引人遐想。「西漢單衣素紗,瑰麗鮮艷帛畫,蜚聲寰宇,名滿華夏」;「悠悠古韻,夢想在發芽」……歌曲生動詮釋了開福區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昂揚向上的蓬勃朝氣。

2011年,開福萬達廣場工地,一片古城牆殘址揭開長沙塵封千年的滄桑變遷。專家考證認為,這是目前國內唯一發現的由歷代修繕疊加而成的古城牆,從五代十國跨越宋、元、明、清,在中國城市史上無前例。

在開福區尋古,可以一攬千年開福的厚重歷史與文化底蘊。叩開開福寺、九如里公館大門,可以讀懂時間、歷史、文化的意趣;漫步在湖南博物院,看辛追老太,一睹楚漢天下的風流;尋跡營盤路,在南宋抗金名將的飛虎軍營中,尋覓與蘇軾並稱「蘇辛」的「詞中之龍」辛棄疾,感受時空的絕妙;行走在西長街、文昌閣這些長沙最古老的歷史步道,品味屈賈之鄉的歷史風情;徜徉西園北里看名人公館、左宗棠祠,在百年梧桐樹下嘮嘮家長哩短。特別是潮宗街,是長沙保存最完整的歷史街區,至今流傳着「不入潮宗門,不進長沙城」的古謠。一天中的任何時候,走一走鋪滿6,500塊麻石的大街,踏着梁啟超、蔡鍔、譚嗣同和韓國「國父」金九等名人曾走過的足跡;了解青年毛澤東在此創辦文化書社;走進名人輩出的時務學堂;或者坐下來小憩片刻,嘗一嘗老字號小吃,逛一逛文創「潮」牌店,體驗一把城市的慢生活……

開福區作為長沙市核心城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不可移動文物124處,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6個。近年,開福區通過留住原有風貌,傳承歷史文脈,構建了一片片歷史風貌區,一條條古街老巷,一座座傳統建築,就像一條穿越千年的「時空隧道」,讓遊客深深感受到北城開福的文明變遷和文化魅力。而「三館一廳」則凝結了湖南文化之魂,憑借獨特的文化張力,成為長沙乃至湖南省一張底蘊深厚的文化名片。

紅色濃烈:遍地英雄下夕煙

中共湘區委員會舊址、湖南自修大學舊址、烈士公園、沈家大屋……「十步之內,必有芳草」,開福有「紅」的血脈。18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下了極其豐富的紅色資源,被喻為「沒有圍牆的革命歷史博物館」。

在五四運動爆發前夕,由毛澤東擔任主編的《新湖南》相當活躍,與北京陳獨秀先生創辦的《新青年》南北呼應,《新湖南》地址在潮宗街;1921年7月,毛澤東、何叔衡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之後回到長沙,建立了中共湖南支部。後又建立中共湘區委員會,區委機關設在清水塘,楊開慧、劉少奇、李立三、李維漢等曾在此開展湘區革命鬥爭;位於中山東路的湖南自修大學,更是「開一代風氣之先」,匯聚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仁人志士。毛澤東、何叔衡、易禮容、李達、李維漢、郭亮、夏明翰、毛澤民、毛澤覃都曾在湖南自修大學學習或工作,學員最多時達200多人。

近年,開福區更是在紅色血脈傳承中弘揚「紅廉」文化。面積僅2.93平方公里的清水塘街道,「方寸之地」上擁有16個紅色資源,又新增湘籍院士風采館和科學家精神館,升級為長沙首個「紅色文化歷史故事街區」。

烈士公園祭奠着譚嗣同、黃興等7.6萬名湖湘英烈的忠魂,湖南博物院濃縮着「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的數千年文化基因……開福區不斷挖掘紅色資源中的清廉元素,把抽像的紅色資源實起來、活起來。

「上午在清水塘看黨史館,中午看了烈士公園後順便在年嘉湖畔吃點特色飯菜,下午再參觀省博物館。」11月23日,市民羅先生陪外地來的朋友打卡三大景點。據長沙歷史館工作人員介紹,每天參觀的遊客近1,000人次,高峰期達到3,000多人次。

開福紅,深深根植入這片紅色熱土,熾熱,將是城市永久的血脈。

金色閃耀:如今正好同歡樂

11月23日,長沙首屆旅遊發展大會成功舉辦。期間,15個文旅項目集中籤約,總金額達266.06億元。15個項目中,開福區佔2個:鯨熙-美人魚項目與西長街文和友項目。

新時期,作為湖南省屬各文化企事業單位、文化集團公司最集中、規模和級別份量最重的區域,開福區主動承擔起文化傳承和文創產業培育的重任,以守正創新為文化傳承發展聚力,以文化力量為區域高質量發展賦能。通過實施「文化強區」「一園先導、集群先行」「精品先亮」戰略方針,開福區持續深化「文化+科技」發展模式,形成了「兩園多組團」的文化產業分布格局,打造了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集群、新河北辰動漫遊戲聚集區等多個特色文化產業聚集區。

文旅融合發展的優質生態,成開福區「引人、用人、留人」底氣。「開福合夥人」倍增計劃等「十項行動」,作為開福獨特模式,深受各方好評。畢業於國防科大,入選長沙市高精尖人才領跑工程國家級產業領軍人才的張國柱,對「開福合夥人」計劃深有體會:「在開福區,完善的人才配套政策、開放的幹事創業氛圍,以及有力的服務支持,讓我體會到了與開福『合夥』幹事創業的感覺。」

文旅融合的活力在開福這片文創高地進發。從瀏陽河金鷹灣順流而下,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湖南廣電、月湖文創小鎮、北辰動漫文創園坐落兩岸,這裏有四個世界級前沿技術研發實驗室;有亞洲最大的節目生產基地;有全國最大、最先進的演播廳。網紅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和《披荊斬棘的哥哥》,都生產於這裏。到廣電大樓打卡,去世界之窗、海底世界、三館一廳進行沉浸式體驗。

如今,開福區成為一片歡樂的開心地。粉絲經濟、流量經濟、展會經濟、節會經濟,在這裏已成常態;世界之窗、海底世界、月湖文創小鎮、長沙國際會展中心,擦亮金鷹藝術節、青春芒果節、馬欄山音樂節等節會品牌。有中國「V谷」之稱的開福,已成文旅融合的「歡樂谷」。

綠色蓬勃:千里鶯啼綠映紅

濱水而居、以水而興的開福,境內有「一江四河十湖十園」,擁有75公里濱水沿線。秀峰山、鵝羊山、太陽山層巒疊嶂;烈士公園、月湖公園、園林生態園美到極致;湘江、瀏陽河、撈刀河、沙河繞城而過,月湖、年嘉湖、青竹湖碧波蕩漾,水域面積近20平方公里。

每當夜晚,位於開福區濱江文化園湘江段,華燈灼爍,人影如織。江水如鋪在池中的一塊藍布,藍布上是凝固的燈光。偶爾有微風吹拂,攪動一江的霓虹。

市民小張感歎:北辰三角洲段的湘江,美到讓人心痛。

在北辰三角洲,最美的不只是湘江,還有瀏陽河。《中國國家地理》雜誌以湖南的山水人文做了一期特刊,對湘江這條流淌着湖南命運密碼的母親河進行了全景式的剖析,也對九曲十八彎的瀏陽河給予褒獎。認為湘江和瀏陽河的浪濤中,激盪着開放與突破的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蠻的性格。

芳草、鮮花、白牆、圓頂……熟悉的風景中,透着獨特的少數民族風情,這是漢回村給甘肅遊客張小紅的第一印象。近年,這裏打造成了一處處賞花、露營、房車、垂釣等「農業+」體驗式特色項目。昔日一片荒灘,如今成為網紅打卡地,因為她有一個詩意的名字:「然後森林」。

「然後森林」,長沙市原生態露營地之一。張小紅突然覺得,她有一種穿過森林,逃離日常的感覺。冬日暖陽下,清亮的河水環繞綠洲,亞麻布的尖頂帳篷,像一朵朵白蘑菇生長在河畔楊樹林裏。

近年,開福區以園林生態園為核心,整合漢回民俗文化景區、沙坪湘繡小鎮、河村非洲園、金霞新村等資源,探索聯合打造4A級景區,形成以休閒、度假為主的鄉村旅遊生態圈;發揮濱水資源優勢,提升湘江風光帶、瀏陽河風光帶品質和景觀照明效果,推進撈刀河風光帶建設,重點打造湘江、瀏陽河、撈刀河三條最美「百里畫廊」。

城市依水而興,因水而美,碧水青山與鱗次櫛比的高樓交相輝映,盡顯開福「山水洲城」的獨特魅力。周末陪着家人,去中國湘繡之鄉沙坪,看繡娘針線飛舞,與河村非洲文化園的非洲小夥伴翩翩起舞。特別是長沙園林生態園的「花之谷·動趣王國」,是小朋友必去的打卡點之一。

夜色璀璨:車如流水馬如龍

9月底,「幸福向北」首屆全域旅遊示範區開福新網紅打卡地出爐,來自餐飲、茶飲、街拍地、露營地、民宿、書店、夜宵店等8個細分領域的8家網紅打卡地成為最終贏家。

長沙味、煙火氣、時尚潮……開福之夜的美妙,吸引無數遊客前來打卡。

作為長沙夜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福區湧現了多個不同場景的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長沙市音樂廳每年演出達到200場,歌劇、音樂劇、交響樂、樂器獨奏、古今中外音樂會等各類大中型演出,可以滿足觀眾的各類需求。同時,中國相聲前輩王本林先生創立的紅星曲藝傳承社,每周六晚八時在長沙市湘春路畫意江南茶館進行相聲表演,吸引市民前往欣賞。

美食,正成為開福的新名片,與三館一廳、馬欄山等自然人文景觀一起,重塑着這座城市的獨特氣質。從濱江大悅城,到匯聚了186個餐飲門店的江濱美食街,美食已成為開福的「流量密碼」。

來長沙城北吃夜宵,沿着三一大道往東走,就到了熱鬧火爆出圈的四方坪夜市。白天,這裏是嘈雜的商業街,夕陽西下,它就變身為城北最喧鬧的美食聚集地。

東北烤冷面、貴州蛋包洋芋、上海香酥雞、成都冷串串、湘式麻辣燙……在這條美食長巷中,全國各地的代表小吃幾乎都能找得到。

老街魚嘴巴、朝陽燒烤、堂客上菜、太享口福……多家長沙老牌美食門店也選擇在這裏扎根,「自帶流量」的老店也成了夜市的金字招牌。很多經常來店裏吃飯的熟客已經和老闆相熟相知,成了「老鐵」。國慶期間,日均客流量超過4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