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等學府多年來採取一項稱為「平權措施」(affirmative action)的政策,原意是讓更多成績普通的少數族裔也能進入大學,在收生時對少數族裔的成績及其他要求都較寬鬆一點。但《紐約時報》前日報道,由於亞裔學生成績太好,不但未被「平權措施」保護,還要被「扣分」,導致不少亞裔學生申請入學時都想盡辦法隱暪自己的種族,避免令自己「看來太像亞裔」,影響獲錄取機會。

優秀成績反減進名校機會

報道指出,「學生公平錄取」組織早前以哈佛大學採取「平權措施」為由,控告校方的招生有系統性歧視亞裔之嫌,聯邦最高法院於10月底開審此案,以保守派法官為主的最高法院可能推翻「平權措施」。多名亞裔學生接受該報訪問時,透露他們隱瞞亞裔身份的方法,包括避談自己的興趣,以免因對亞裔先入為主的印象,被校方給予較低評分。

馬克斯·李(Max Li,譯音)申請大學時,族裔一欄寧可不填,儘管他知道其姓氏聽來就像華裔;克拉拉·陳(Clara Chen,譯音)則決定不考中文先修考試,原因是大學招生人員可能按她的姓氏,斷定她已經能說中文,因此改為考法文。

這樣的例子多不勝數,「平權措施」目的主要為保障少數族裔,但對成績優秀的亞裔學生來說,反而是減少進入名校的機會。「學生公平錄取」組織指出,大學考慮錄取學生時採用了「個人評等」的標準,判定申請人的自信、討人喜愛及善良等特質,這些標準含糊且充滿主觀成分,亞裔得分往往較其他族裔低。

哈佛大學及平權措施支持者則堅稱,有關措施沒有懲罰亞裔這回事,族裔只是評審申請學生的眾多因素之一。校方指出,為打造課堂的多元化,哈佛關心的不只是族裔,還有學業興趣、地方背景、政治及社會經驗等。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