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香港過去一年的抗疫路程,金冬雁認為,在香港疫情防控最關鍵的階段,特區政府積極聽取專家意見,審時度勢,承認快速抗原檢測,允許居民居家隔離,以及對香港18區疫情進行常態化監控,扭轉第五波疫情給香港帶來的不利控疫態勢。

金冬雁表示,在今年2月、3月香港疫情高位時,從來未遇到如此大疫情衝擊的香港特區政府,也確實認認真真在研討封城及全員強檢的可行性。「如果你仔細看二月香港的感染數據,就會發現,在2月26日,一直持續高位的確診數字開始突然向下走,發生了什麼事呢?25日特區政府聽取了各方面專家特別是中央派來的醫療專家組意見,決定馬上承認抗原檢測,減少核酸檢測。」金冬雁說,抗原檢測陽性的感染者傳染性都比較強,而核酸陽性者有不少沒有傳染性或者傳染性較弱。承認抗原檢測實際上就是在減少染疫者的交叉感染幾率,亦使得香港的確診人數高峰在3月5日就開始下降,疫情趨向受控。「這說明,香港承認抗原檢測是正確的,也徹底扭轉了香港疫情發展的態勢。」

核酸抗原檢測準確性相當

金冬雁解釋稱,雖然單次核酸檢測比單次抗原檢測的敏感度更高一些,但在病患感染早期,病毒核酸和抗原都會很快升高,核酸檢測最多也只是早兩個小時能測到陽性而已。「這在大型公共衞生防疫上,沒有太大實際意義。」他引述美國研究數據表示,抗原檢測與核酸檢測的準確性相當。「如果一個人感染了新冠,測3次抗原,每天或隔天一次,98%都能過找出來。測3次核酸也是98%。」

大爆發時居家減交叉感染

除了抗原檢測外,金冬雁認為居家隔離相比集中隔離對香港抗疫亦具有積極意義。他解釋稱,在年初時香港的免疫屏障較現時薄弱。港大公共衞生學院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疫情高位時,香港的病毒有效繁殖率一直在3,年初時最高達到6。毫無經驗的香港社會發覺疫情來襲時,已錯過了最佳封控時機。「封控的意義在於,將疫情控制在很小範圍不讓它外溢。但當時香港核酸檢測『塞車』,等結果要三五天甚至七天,疫情早已外溢全城,封控也就沒有了意義。」

金冬雁說,香港政府允許居民居家隔離,亦有助於減少交叉感染,「受感染的人自己在家做快測,一查兩條線後就留在家裏不出門,一下就減少了傳染幾率,所以香港的疫情拐點很快就到了。如果繼續驗核酸,這個數據肯定就一直在增長。」

港大常態監測可預警疫情

金冬雁還特別強調,港大公共衞生學院在今年初開始,在香港18區隨機每日抽檢1萬名民眾,進行抗原和抗體檢測並統計,以此區別於基於市民染疫申報而形成由政府公布的染疫數據。「我們做公共衞生的都知道,市民自己申報時,會有人採取不報告,或染疫者在無症狀未察覺的情況下漏申報等情況。所以我認為公衞學院的統計數據能夠比較真實反映香港現在疫情水平。」金冬雁說,公共衞生學院的抽檢,是對政府統計部門數據的一個補充,加強疫情預警,供政府及防疫政策制定專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