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勇正進行創作。

左手握壺,右手持筆,端坐桌前,精心勾勒。方寸大小的鼻煙壺內壁上,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在國家級非遺項目衡水內畫代表性傳承人王自勇的手中誕生。

走進位於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的習三內畫博物館,玻璃櫥窗內整齊擺放着琳瑯滿目的內畫作品。氣勢磅礴的山水、惟妙惟肖的人物、可愛俏皮的動物,一件件鼻煙壺內畫作品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方寸之內顯日月,股掌之上惹人憐。」這句詩形容的就是內畫。創作時,畫師需要從內徑極窄的壺口伸入畫筆,在水晶容器磨砂內壁上反向繪畫。2006年,衡水內畫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從1983年開始學習內畫,到現在已經39年。在父親王習三的影響下,我從小就喜歡繪畫。1991年,我大學畢業來到河北民俗博物館工作,潛心研究鼻煙壺繪製。」談及自己的經歷,王自勇滔滔不絕。

雖然擁有較好的繪畫功底,但對於幼時的王自勇來說,創作內畫絕非易事。他需要磨煉心性,從畫線條開始。10分鐘、20分鐘、半小時,直到能堅持練習幾個小時,探入黃豆大小壺口的筆尖可以穩定下來,再慢慢學習畫圖形、山水和人物。由於鼻煙壺的壺口很小,限制書畫的創作,畫師使用的筆都是特製的。銅製的纖細筆桿頂端是與筆桿成90度的筆尖,作畫時,整個筆桿伸進壺口,筆尖與壺壁要保持垂直。

「想要將內畫藝術發揚光大,必須與當代生活相結合,不斷創新。」對於衡水內畫的前途,王自勇有自己的看法。他緊跟時代潮流,從生活中尋找素材、汲取營養,創作出綠水青山、鄉村振興、抗擊疫情、北京冬奧等題材的內畫作品,讓鼻煙壺內畫在網上走紅,吸引了眾多網友的關注。

「藝術品要實用化,實用品要藝術化。要把時尚和實用融入非遺傳承。」王自勇說,為了增強內畫藝術的生命力,他還不斷拓展內畫的種類,進行產品創新。「衡水內畫是一張城市名片,將這張文化名片叫響,離不開一代代傳承人的努力。」王自勇稱,他至今已培養徒弟38人,希望更多年輕人能耐住性子學習內畫,也希望內畫能進一步走向世界,讓更多的人感受這門藝術的魅力。 ◆文、圖: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