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國彬 永豐金融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
數星期之前,某家大型加密貨幣交易所突然申請破產保護,引發整個加密貨幣市場動盪,連鎖反應仍在擴散中,不少相關企業相繼申請破產保護,希望盡量在可行範圍內追討債務,另一邊廂,應付本身到期債務或開支。一環扣一環,牽一髮動全身。不少人持觀望態度,留意這次危機會否觸發更深層次更廣泛信貸違約,形成比想像中更難解決的危機。
幸好,以目前市場具體押注來看,未見特別令人擔心跡象。當然,加密貨幣危機對其整體行業產生不可磨滅影響,起碼中短期,氣氛難以改善,信心難以恢復,投資者把資金由此撤出,不會短期內馬上重新建倉。
抗通脹之說言過其實
相比下,此消彼長是,前幾年受加密貨幣興起,而局部削弱了投資需求的黃金,便有了動力。同樣無息可收,黃金有具體物理存在,可予提取,有實際工業或珠寶首飾需求,跟完全虛擬,純以信心為主的加密貨幣,自然有很大不同。對於加密貨幣系統的信心一旦受打擊,不容易有其他需求以補足。
它之所以冒起得快,皆因有說對沖全球央行以高速擴張貨幣政策去補貼揮霍無度的財政政策云云,面對這樣一個真正通脹風險,便直接與黃金傳統上的抗通脹避險角色,有所比較。但去年至今全球通脹高企,遠高於央行和市場估計,加密貨幣的具體表現,實際上與其他風險資產無異,抗通脹之說,恐怕言過其實。
供應有限與否看定義
說起來,有關抗通脹,背後原理,來自設計上的存量局限。某個程式編碼可創造出來的加密貨幣,只會買少見少,所謂挖掘採礦過程,難度和門檻會愈來愈高。以此看來,表面上與黃金無太大分別,一樣需要花成本耗能開採,一樣愈挖愈難,變相設定供應上限。
然而,真正不同其實一眼可見,不同於黃金作為天然產物,加密貨幣並無實物可言,卻可有不同版本的演算式作為新供應,不一而足,花多眼亂。
換言之,若說供應有限,黃金倒真不賴,個別加密貨幣勉強可算是,但整體而言,加密貨幣並非供應有限。這一點,投資者必須留意,尤其聽說擔心央行貨幣供應無止境增加,便心動於加密貨幣的,先要考慮,究竟打正旗號說供應有限的,是不是真的有限。
透明度恐有不足
話說回來,即使先不管供應定義,針對今次加密貨幣危機,不難發現,根源與很多新興產物一樣,是整個運作生態漏洞,風險管理不易確保,未能真正保障投資者,事實上,從事件發生至今,一直曝光的是,平台和交易所的透明度,比外界想像為低。
諷刺的是,加密貨幣本身的賣點之一,便是透明度,原本說法是,本身運作有其賬簿部分,可追蹤之前交易情況,一目了然,不容干預改寫。如今看來,即使不是加密貨幣本身透明度不足,起碼是周邊相關交易平台或生態系統透明度不足。相比之下,實物黃金的成色和質量,反而更為容易識別,有更可靠的辨別基礎。
(權益披露:本人涂國彬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人或本人之聯繫人或本人所管理基金並無持有文中所述個股。)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