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臻

近期香港電影市道給大家的感覺比之前興旺了,不斷傳來港產片能收過3千萬港元,比起之前收幾百萬的真的好很多,這是好事﹗以往實在聽得太多人講︰「我都唔睇港產片的。」有一段時間實在是有太多人睇唔起港產片,票價近百元一張飛,睇西片、韓片、日本片着數些,起碼特技、演員卡士方面都勁些,覺得港產片在網上看就行了。這形成港產片票房愈來愈萎縮,投資者愈來愈少,影圈一潭死水。就算有電影內地票房都賣得很好,到香港就票房慘淡。如今香港觀眾相信港產片都有值得支持的好作品,願意回歸戲院捧港產片場、捧華語電影場,實在對香港電影人有很大的鼓勵。

講到近期的幾套電影能夠賣座相信具多方因素,疫情下留港消費的時間多了需要找節目;而這一年西片較弱勢,沒有什麼大片、好片推出。這些香港電影導演多是新一代導演捉摸到新一代的觀眾層口味。觀眾喜歡的不少是小品電影,在內容上由社會問題,帶出家人之間、朋友之間關係矛盾衝突夾雜住親情、溫情的信息,是導演演員和編劇的功勞。而且有一種暗藏着政治立場的宣洩,支持與自己政治取向、價值相同的同道人的演員、導演的作品。當然還有偶像效應、宣傳推廣到位因素。無論入場動機如何,都希望香港觀眾重新擁抱港產片,有票房才有人投資拍片,大家才有好戲睇。

講到戲院睇戲的問題,大家都覺得現時的戲院排片很差,開場時間、放映場數編排很混亂,對一些靠口碑的內地電影非常不利。

在內地收贏《明日戰記》的內地製作電影《獨行月球》在香港上映時,許多人不知,也不見好多香港影迷去看,究竟《獨》片有什麼收贏《明》片的原因,有朋友就兩部片都看了,她只講一句︰「《獨行月球》好看過《明日戰記》,贏是正常的。」可惜在香港《獨行月球》上映戲院不多,到第二周已經只得地區偏僻戲院在上,場數不多兼時間一早一晚,根本難有人去看。宣傳方面比起《明》片,連十分一也沒追上,怎可能大收?《明》片放映場數多,至今仍有戲院上映,實在厲害,張藝謀、陳凱歌年代內地電影在香港都很多支持者。負責內地電影海外發行的公司重視推廣,也有自己院線可以有時間場數匯聚觀眾。

舉例 ,《明》片收得是市場推廣策略、宣傳方式的功勞很大,也是古天樂平日識做人累積下來的好的人際網絡之功勞。這部片由頭到尾的宣傳由上畫至今沒有停過,宣傳橋一條接一條,從未見過古天樂肯如此瞓身宣傳一部電影,圈中人在社交平台幫手宣傳呼籲支持,不同政治立場的人都在捧場、幫口,一邊支持本土意味着什麼你們自己領悟,一邊因為古天樂誠心誠意拍攝而支持。各個演員都跑戲院謝票,圈中人包場、社團包場、學校包場、慈善團體包場、粉絲應援睇完又睇等等。

其實,內地很早已流行演員到校園、戲院謝票與影迷互動的方式,近年香港演員才肯做,好推廣策略能令一套電影起死回生。有高人很智慧說,到達不是因為捧一兩個偶像和立場取態才入戲院時才是真的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