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前推杯換盞,盤中五味俱全,人道京師美饌,誰解苦辣酸甜?」這是香港話劇團網站上,《天下第一樓》劇目簡介的首兩句;亦是編劇何冀平之於該劇的點題式概括。自《天下第一樓》的名字出現在港話《2022-2023年演出季劇目單》上,已吸引關注無數。10月初戲飛開售,次日已一票難求。何冀平笑言,賣票的速度比預想要快,大家都很期待它將如何呈現。這齣戲將於12月3日至11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正式與觀眾見面。

「第一樓」開門迎客前夕,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對話《天下第一樓》編劇何冀平和港版導演司徒慧焯,探尋這段老北京故事,歷經34年而久演不衰的奧秘。

「佢哋傾偈都係『機關』大事。」香港的秋日午後,位於上環的香港話劇團排練廳裏,《天下第一樓》的排演正在有序進行。飾演警察的演員將「軍機大事」誤說作『機關』大事,緊張嚴肅的排練節奏旋即被爆發出的一串笑聲打破。笑聲的主人,正是這齣戲的編劇何冀平。

《天下第一樓》編劇何冀平。(視頻截圖)

約見當日,劇組正在排演整齣戲的第二幕:男主角盧孟實為蓋「第一樓」欠下外債,遂施以技法與討債者周旋,惟過程中兩位少東卻頻頻添亂。整組演員自10月下旬開始下排練場,到記者探班時,已完成三幕的排演,進入更細緻的打磨階段。何冀平稱,排演進展十分順利,「我這次來得比較多,想看看他們如何做北京和香港兩種文化的轉換。從我看到的來說,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是次粵語版《天下第一樓》的排演,是香港話劇團45周年「同戲連枝」特別企劃中的一項。而港話亦十分用心地安排了專門編劇跟進粵語劇本轉寫。導演司徒慧焯介紹,劇本方面的案頭工作,自一年前已經開始,期間轉寫稿便有3-5稿。為判斷北京味的台詞,以粵語講出來,觀眾能不能接收到,劇組還組織了兩次劇本圍讀。在這個過程中,司徒慧焯發現,若將原本的台詞改到「太廣東」,反而讓他感到不舒服。「那個味道其實是改不到的。最後我們寧願更多地保留劇本原本的詞彙,等到排演的時候,再去細緻調校,找到劇本的節奏。」

《天下第一樓》導演司徒慧焯。(視頻截圖)

司徒慧焯亦是《天下第一樓》這齣戲的忠實觀眾,「整齣戲的那種流動感,讓我好似吃了一餐很好吃的盛宴一樣。」他如是形容自己的觀劇體驗。《天下第一樓》也便成為他心心念念,「一路都想做」的戲。

不過,要將一部京味兒戲搬上香港舞台,司徒慧焯面臨的挑戰,比想象中更大。「第一是要掌握關於北京的背景,其次是三幕戲之間、每幕戲中的十幾場戲之間如何聯結。」此外,司徒慧焯對於如何詮釋劇名「天下第一樓」,亦有自己的思考。「它是一間小小的飯莊,由最初的幾間平房,一路向上發展、擴大,這個過程要如何表達?如何讓觀眾在有限的舞台空間中,感受到無限的想象空間?這是很好玩的事情。」

何冀平(前左)、司徒慧焯(右)同演員交流。(視頻截圖)

至於導演如何將這些思索付諸現實,何冀平的評價是:他以一種現實的手法,重新演繹了這個京味的劇本。何冀平透露,這種手法貫穿從劇本到舞台、音響、配樂、演員生活化的表演等方方面面。「導演對劇本的理解,尤其是結尾的處理,都是這次排演的亮點。」

力邀謝君豪加盟 司徒慧焯:我們一拍即合

謝君豪(右)出演男主角盧孟實。(視頻截圖)

今次排演《天下第一樓》,司徒慧焯出面邀請謝君豪出演男主角盧孟實。談及邀請謝君豪的過程,司徒慧焯透露,謝君豪早前就曾同他講「我好想做戲」,因而自己一發出邀請,對方便爽快答應,可謂一拍即合。排練中,他更好似一個「戲癡」,「有時可能有的演員不在,他都會主動走過來講『不如我代』。」這種「鍾意做戲」的熱情,也感染到整個劇組。

何冀平曾與謝君豪合作《還魂香》,對他的表演經驗十分肯定。而除謝君豪外,今次演出的卡司還包括余翰廷、申偉強、黃慧慈、高翰文等。「這樣一批經驗豐富的演員,在導演的指導下重新演繹我的人物,會給人物一些新的東西,讓這些人物更加有光彩、深入人心。」何冀平說。

這齣戲裏,有烤鴨的吃法、做法,有大廚的煎炒烹炸;上至宮廷與國民政府,下到八大胡同、三教九流。於豐富的故事之上,說出的是個人的滄桑與命運,是個人於大時代之下如何去生存、去掙扎。各種滋味,惟有列位看官到劇場中,方能細細體味。

兩地話劇創作面面觀:可取長補短 相互借鑒

何冀平曾於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下稱北京人藝)任職8年,上世紀80年代末定居香港,從事話劇及影視創作。香港導演司徒慧焯是內地版《德齡與慈禧》的導演,與內地演藝團體亦多有合作。兩人對兩地話劇發展現狀有怎樣的見解?

問:香港和內地,在話劇創作模式上有怎樣的差別?

何冀平:兩地對藝術的追求都是一樣的,但是各有各的方式。像香港話劇團就的演員每年要排很多戲,一年七八部。他們可以接收到各種各樣的文化、有很多舞台經驗,能夠很快地掌握人物,把戲立起來。內地比香港做得好在於,他們經常演一些經典劇目。譬如《天下第一樓》從1988年首演,到現在34年,演了500多場。話劇是最難寫的,也是最雋永的,一個話劇本可以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地演下去,在舞台上面對面和觀眾交流。像香港話劇團杜國威、潘惠森、陳敢權先生的戲,都可以在每年有演出,這樣才能讓更多觀眾感受到經典的魅力。

司徒慧焯:內地演員台詞的基本功很好,很多時候進入劇場,大家都是那種專業的氛圍。而香港的演員會靈活些,他們好想將平時的生活擺返落去,覺得這樣做出來。會更加容易引起共鳴。還有兩地的觀眾,香港的觀眾會追求一些比較娛樂性的東西。在內地巡演時,觀眾會給到一些比較深刻的意見,這一點好珍貴,可以令我好好再反思。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沐晚 報道)

拍攝:任青 剪輯:Sum

責任編輯: 蔡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