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強 自由黨副主席 立法會議員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本月中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房屋局局長何永賢亦剛提交土地及房屋供應的「百日報告」,社會各界關注,特區政府有何突破性思維以增加公營房屋供應,解決這個積累已久、困擾全港市民的深層次問題。

筆者一向關心房屋土地議題,早前已向特首提交一系列相關建議,包括建議政府盡快完成精簡發展相關的法定程序,縮短生地變熟地的所需時間、善用未開發及低密度綠化地帶等。政府應跳出框框,讓市民能看得見政府解決房屋問題的決心,最重要是讓所有市民看見希望,避免出現有青年一踏入合資格年齡便立即輪候公屋的現象,窒礙他們向上流的機會。

近年公屋輪候冊時間屢創新高,公營房屋推出的數量一直供不應求,有不少港人反映,即使他們合資格申請居屋,要抽中單位往往比登天更難,尤其是以白表申請的青年,更只能望門興嘆。有見及此,政府可考慮容許香港永久性居民「一生人抽一次居屋」,讓全港合資格市民及青年可以重拾希望。

但即使全港市民都可以參與抽籤,也不等於大家都獲得平等的中獎機會,例如政府可參考美國職業籃球聯賽,即NBA的選秀方法,設立一套系統,當市民收入越高,中獎機會就相對較低,反之亦然,變相可確保較低收入的市民可更容易抽中居屋。

另外,政府亦可參考早前港人首置上車盤的做法,規定市民在購入房屋後,在一定年期內不得轉售及租予他人,以確保有需要人士用於自住,並可制定特定方程式,在規定的年期後容許以購入價加通脹作計算,售回給政府或有意購買居屋的市民。

因應本港近年出生率下降,勞動人口數目亦不斷減少,為了鼓勵市民生育,政府可容許市民在購入居屋後,當他們已經組織家庭,可容許他們以「一換一」形式換取較大面積的單位,同時可騰出空間予其他有需要的市民。

再者,隨着港珠澳大橋等跨境基建陸續落成,香港與內地的關係更趨緊密,在「一小時生活圈」下,不少港人都正居住內地城市,同時在港工作。事實上,在內地城市生活的衣、食、住等範疇開支較少,港人變相可儲蓄更多,為日後置業作好準備。特區政府可考慮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例如深圳、珠海等合作,推出政策鼓勵市民在大灣區置業,在供應基數增加下,料可大幅增加市民上樓的機會。

另一方面,針對有小部分市民濫用公屋,政府應致力加強打擊,特別是要善用科技,並提高相關罰則,以增加阻嚇性。現時公屋有「打擊濫用」政策,包括丟空單位、分租或轉租單位、將單位用作貨倉等。在近年的公屋租約更列明,租客需要持續居住在公屋單位,以確保公屋使用的效率,防止丟空不用,最重要是騰出相關公營房屋單位予真正有需要的人士,縮短現時輪候冊的上樓時間。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明確指出,香港最大的民心,就是盼望生活變得更好,盼望房子住得更寬敞一些。因此,房屋工作絕對是本屆特區政府的重中之重,刻不容緩。房屋局及相關政府部門應該主動聆聽各議員及社會各界的意見,不要閉門造車,並應多管齊下,積極運用大數據、嶄新科技和建築方法,致力改善市民居住環境,為香港人建設更美好的家,達至「民有所呼,我有所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