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勤 立法會議員

國家已經完成多次載人航天任務,為人類探索太空作出歷史性貢獻。在國慶73周年的重要時刻,國家向香港送上大禮,宣布把航天載荷專家一職開放予港澳人士參與選拔,充分體現國家對香港的關愛、支持和信任。此次選拔標誌着國家對香港科研水平的信心,亦標誌着國家關心香港青年的未來。

國家發展一日千里,為香港帶來無限機遇,使過去不可能的事都變得可能。是次國家挑選港人上太空,固然令香港各界非常興奮,但載荷專家的選拔門檻一點也不低,要擁有博士專業學位,至少具備3年經驗。火箭搭載的人員數目少,能夠被選上的,當然是精英,對候選者有極高的條件,要求也是相當合理。但既然有這麼高的入場門檻,國家仍然開放給港澳人士參加選拔,就說明了港澳不乏可以參與國家航天任務的頂尖人才。這也證明了,只要香港投入國家發展大局,本地人才的出路一下子就可以拓寬了。

鼓勵大眾敢想敢做回應時代要求

國家除了軟硬件資源豐沛之外,更重要的是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最近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在全球創新指數的排名繼續提升,從去年的第十二名上升到今年的第十一名,而該指數對世界百強科技集群的排名中,深圳—香港—廣州位居第二,北京第三。目前中國與美國各擁有21個頂尖的科技集群,可見目前中國從事科創研發等工作,當中的含金量已經不亞於西方先進國家,甚至在某些領域上還有突破超前,原因在於國家政策全力支持高新科技發展,很多政策都予以配合。就以無人駕駛智能汽車為例,其實最早開始研究的是美國,但由於當地政府的交通法律僵化,令無人駕駛技術無用武之地,至今仍停留在實驗階段。相反,無人駕駛公交車已於今年正式於廣州投入服務,在無人駕駛的應用領域中,中國已經領先世界。這就是政策靈活所創造的環境,而這種鼓勵創科的氛圍可以推動未來的研發,讓創新生生不息。當大家看到,以往被認為不可能的事成為了可能,才會敢於去想、敢於去做。這是新時代的要求。新時代要有新的思想和新的做事方式,才可以有能力解決新問題和回應新挑戰。

推動青年裝備自己把握寶貴機遇

2003年,國家首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楊利偉勝利歸來,一個月後來到香港同市民見面。當時他在一個場合回答了多位中小學生的提問,並鼓勵在場的學生,表示他自己跟大家都一樣,經過努力學習和訓練,才達到足夠的水平,只要大家努力,一定可以比他更出色地完成任務,為中華民族作出貢獻,為同胞爭光!也許,當年在場的學生也發過一場「航天夢」,希望長大後可以像楊利偉一樣坐火箭上太空。也許當時家長會對子女說那是發白日夢,航天員沒可能在香港選拔,勸他們回家努力讀書將來當專業人士。以前成年人聽見孩子的志願是上太空,大概都是一笑置之。但踏入新時代就不再一樣了。如果現在孩子說志願是想當航天員上太空,我們就要認真看待,鼓勵他們努力學習,符合選拔要求就真的有機會。成功的關鍵就如楊利偉當年所說:「機會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無論對個人和整個香港都一樣。國家為香港創造機遇,香港的青年要裝備好自己,才可以把握無窮的機遇,貢獻香港和國家,活出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