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源

日前政府宣布將放寬防疫政策,意味着本地體育賽事也將可以一一如期舉行,再不需要邊舉辦、邊提心吊膽地想着因疫情而要改期的後備方案,有雨過天晴之感。今個星期筆者參與一個台山社團總會主辦的學界排球賽事,見到一大班中學學生,興高采烈一早來到球場比賽,個個摩拳擦掌希望馬上落場一展身手,想必他們已因疫情被困多時,能夠重新出來活動,可以過回以往正常學生生活,其興奮程度真的難以想像。

其實這幾年疫情對青少年的成長實在有不好的影響,因為我總覺得體育、運動、比賽等對青少年成長有正面幫助,尤其是隊際比賽,可訓練他們合群、互相幫助、相互扶持,大家一齊去打比賽,可以學到的絕不只球技,而是一系列對人生有幫助的元素。参賽中有一隊的隊員均是不同國籍的,比賽中他們用多種語言交流互相提點,奮鬥心亦很強,雖然他們排球水平並不是最高,但也能憑着隊內團結打贏一場又一場,希望他們能帶着這股氣勢殺入決賽。香港電視觀眾可以於今個星期日,10月9日下午兩點半香港電台32欣賞這一班香港排球明日之星的直播學界賽事。

體育是需要傳承的,而要社會體育風氣熱烈,就要一代接一代的傳承下去,雖不一定要每個人都参加比賽,但如建立了運動潮流就一定可以令社會風氣注重強身健體。例如當年香港滑浪風帆奪得奥運金牌,參與風帆訓練的年輕人馬上多了很多;今屆奧運劍擊勇奪金牌,參與玩劍擊的同學也馬上多了很多,雖有人認為一窩蜂未必可以維持很久,但能令未來棟樑們對運動的興趣萌芽,又怎會不是好事呢?我們是前人,可以製造體育風氣,待青少年參與體育,引領他們走上一條正確健康之路。

有時前人做得不錯有成就,要傳承給下一代,卻未能達到預期效果,所謂「創業難,守業更難」,足球就是面對這問題,雖然參與足球活動的人很多,足球是一種玩又好玩及睇又好睇運動,以前能製造熱潮,但現在失去了風氣,每次路過小型足球場,總是見到年長人士在踢波,不像以前總是一大班青少年的地盤,足球應該不是長者玩意吧?筆者因工作關係曾在巴西、日本等街頭拍攝當地的足球生活,在球場總會拍到一群青少年踢波,相較之下香港青年足球人口真的很少,相反長者足球人口就較多,星期六、日在旺角麥花臣小型球場或灣仔修頓小型球場經常有比賽,分40、50、60、70歲組,有過半是過往踢甲組或香港隊球員球星,所以都吸引過千觀眾觀看,觀賞性十足。

「傳承」是由下一代自由發揮還是應該由上一代設好系統有計劃傳承下去呢?其實社會上有很多事情也靠着制度傳承,足球只是一個反映社會的小環節,如每一個小環節都能處理得好,這個大環節就能成為美好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