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本周一起放寬入境檢疫限制至「0+3」之後,昨日特區政府再宣布放寬社交距離措施,10月6日起,餐飲處所每枱人數上限由8人增至12人,表列處所每組活動人數上限也由8人放寬至12人。政府堅持精準防疫原則,嚴格根據疫情數據,穩紮穩打漸進放寬防疫抗疫措施,既保障市民健康安全,又有利本港經濟民生復甦,重啟本港與海外和內地的正常聯通,努力避免走「回頭路」。新的復甦態勢下,市民應積極配合政府,自覺遵守防疫措施, 提升一老一幼疫苗接種率,加固防疫基礎。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多次強調,當局會根據數據調整防疫政策。早前,盧寵茂在記者會上列舉數據,顯示政府控制重症及死亡措施有成效,病毒繁殖率低,為放寬檢疫創造條件。本港由8月12日開始實行「3+4」,3天酒店隔離加4天家居觀察,抵港人士增加了20%,但輸入個案由平均每日195宗,減至目前平均每日173宗,來的人多了,感染個案反而減少了,現在每1,000名入境人士陽性個案約33個,比例由之前4.7%,跌至3.3%。近期本港入院、重症及死亡人數未有大幅上升,目前病毒即時繁殖率低於1,顯示未來確診數字向下趨勢。社區檢測中心的陽性個案比率呈下跌趨勢,反映本港防疫政策有成效,疫情受控。9月疫情快速回落,收治病人數量回落至2,500人,醫管局不需要啟動預留的5,000張病床應變措施。本港疫苗接種率進一步提升,第一針接種率年初時為70%,9月份已升至94%;第三針年初接種率不到10%,現在是77%。

事實很清楚,從「3+4」、「0+3」,再到此次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本港放寬防疫限制是建基於精準防疫,不會因放寬而令疫情反彈。政府早前決定將「3+4」改為「0+3」,政府專家顧問、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床教授孔繁毅表示,有關決定有科學數據支持。循序漸進推進復常,既保持疫情平穩,又積極回應市民和各行各業訴求。正如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昨日所指,在精準抗疫及以最少資源達到最大效益的原則下,希望有秩序放寬防疫抗疫措施,在保障市民健康的大前提下,令香港經濟、市民生活與國際及內地聯通等得以復甦。

本港能否進一步放寬防疫限制,關鍵是能否彌補防疫短板,令防疫更加精準。日前行政長官李家超提醒,各界要警惕違反防疫措施的現象, 例如有超過40人違反「紅碼」規定,隨意離開檢疫處所;每月有約8%至10%受檢人士未遵守強制檢測指示,超過千人違反強制檢測公告;有失德醫生濫發近3萬張「假免針紙」,等等。這些違反控疫措施的行為,勢必影響本港防疫實質效果,甚至會造成疫情反彈。另外,目前本港11歲以下兒童的第一針接種比率為72%,第三針為16%;80歲以上長者第一針為71%,但第三針約為55%。一老一幼高風險人群的接種率並不理想,也增加政府放寬防疫限制的顧慮,拖慢本港復常進度。

加快復常是市民共同願望,符合本港整體利益,社會各界、廣大市民責無旁貸支持抗疫,以實際行動為持續放寬防疫限制創造有利條件。各行各業和市民必須保持耐心,繼續依法依規做好防疫措施,不偷步經營、不違反防疫規定,商界應再推針對性的優惠、獎勵措施,吸引一老一幼接種,提升整體接種率。相信只要政府、市民同心合力抗疫,就會有更充足數據支持放寬防疫限制,防疫兼顧復甦經濟民生,本港復常之路定能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