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欣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

本港現時約有80萬慢性腎病患者,當中約有一半末期腎病患者是由糖尿病引起。惟在現行政策下,針對慢性腎病的篩查極為不足,特別在糖尿病篩查項目中,尿蛋白篩查比例最低。工聯會近日便與工人醫療所及社企「銀騎士」,合作推行「社區糖尿腎篩查計劃」,希望透過今次計劃推動政府正視及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期望即將公布的施政報告能着墨加強本港慢性疾病管理,包括為所有高風險群眾提供篩查服務,做到早發現、早防治,長遠亦有助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

慢性腎病在本港非常普遍,每年約有1,300個慢性腎病新症。由於此病的早期症狀輕微,往往被忽視,但發展到後期則需要接受透析治療甚至腎臟移植,為患者和醫療系統帶來很大負荷。在治療方面,近年藥物「SGLT2抑制劑」被證實能夠有效治療慢性腎病,但本港目前的治療方案仍以傳統RAAS抑制類藥物為主,而該藥物在使用後,慢性腎病病人的腎功能仍常見下降。

根據今次「社區糖尿腎篩查計劃」,發現糖尿病年期愈長,愈容易出現陽性尿蛋白,並發現每17名糖尿病患者,便有一人患有尿蛋白。而且大部分糖尿病病人都有一種或以上共病,如高血壓、心臟病、高血脂或肥胖史等,反映糖尿病病人同時有其他共病,亦較容易出現尿蛋白。

本港人口老化導致慢性疾病患病率上升,及早做好防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當局應從社區篩查做起,包括倡議以公私營合作模式,或進一步在全港擴展設立地區康健中心,提升中心的功能,加強基層醫療篩查服務,以提早識別高風險人士,有助及早介入為病人提供支援。以慢性腎病為例,政府應為所有高風險人士提供尿蛋白篩查,減少病情惡化至末期腎病而需要洗腎換腎的機會。同時,醫管局需在藥物名冊引入新型藥物(如SGLT2抑制劑),令非糖尿病患者亦有機會受惠於減慢腎功能惡化的治療。

預防勝於治療,政府必須加大力度推動基層醫療發展,不能只停留在研議、探討。為市民提供適切的公營醫療服務,為未來公營醫療系統負荷「減壓」,特區政府責無旁貸,醫務衞生局應以新思維、新辦法,盡快從資源、人手、地區醫療設施着手,多方面解決問題,不能再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