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機械人之父」、達闥創始人兼CEO黃曉慶暢談5G與機械人融合創新。

(香港文匯網記者 王欣欣 哈爾濱報道)「無綫網絡比神經網絡快一百萬倍,機械人的大腦沒有必要放在頭上,完全可以放在雲端。例如汽車,隨着足夠多的5G通信網絡設施保障,最終也會走向雲端大腦的自動駕駛。通過5G,將機械人大腦放在雲端,進而賦能產業數字化。」「雲端機械人之父」、達闥創始人兼CEO黃曉慶在2022世界5G大會上,暢談了5G與機械人的融合創新和實踐。

機械人是人類的「第三台計算機」

機械人是製造業的重要基礎裝備,是產業數字化的關鍵一環。工信部等15部門在去年底聯合印發了《「十四五」機械人產業發展規劃》,目標到2025年實現20%的複合增長率,到2035年,機械人將成為人民生活重要組成部分。

黃曉慶指出,機械人產業與5G一樣,也經歷了五個時代的迭代歷程。進入21世紀,自動駕駛技術應用,使得機械人擁有了大腦,開始走向智能化。達闥2015年創立後開始研發的雲端智能機械人,是第五代機械人。「機械人是人類的第三台計算機。人類有了PC,有了智能手機,下一個最重要的計算設備就是機械人。」黃曉慶說。

連接人類世界的「元宇宙」

黃曉慶認為,要製造這樣一台「計算機」,芯片很重要,外圍設備也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操作系統。就像PC時代有Windows/linux,移動互聯網時代有Android/iOS,雲端機械人也應擁有獨屬於自己的操作系統。

達闥自成立以來研發了海睿OS,通過雲-網-端分布式計算協同,以及人工智能、數字孿生、人工增強等技術,讓每一台機械人都能獲得強大的「雲端大腦」,勝任不同行業、不同場景下的各種任務,且不斷進化學習。虛擬骨幹網、區塊鏈、5G等技術則保證了機械人和雲端大腦之間的高速、安全、可靠的連接。

基於達闥雲端智能機械人等第五代機械人,人類社會將能夠通過數字孿生技術,依託雲端算力支撐,將機械人應用在家庭、社區、城市、工廠、學校、醫院、養老院等場景,以及圍繞這些場景開發出的各種物品和工具。

黃曉慶提出了一個「機械人元宇宙」的海元世界:一個將物理世界實時數字化的、極致真實的仿真環境,也是機械人理解物理世界、智能訓練和虛實交互的工作和學習環境。這使得機械人通過數字孿生可以與物理世界的工作同步,最後形成人類通過人工智能控制機械人工作的「科幻場景」。

「這是人工智能、5G和機械人技術的大融合,是一場新的工業革命,發生在未來三十年。如同十多年前,移動互聯網+移動通信+智能手機帶來的變革。」黃曉慶指出。

2025年開發出機械人保姆

伴隨着數字經濟的穩健發展,機械人迎來了良好的產業環境。根據工信部的數據,我國機械人產業規模持續增長,2021年工業機械人產量達到36.6萬台,同比增長67.9%。服務機械人產量達到921.4萬台,同比增長48.9%。這一增速遠超《「十四五」機械人產業發展規劃》的年均增速。

黃曉慶認為,機械人時代不會野蠻生長,因為這是一個需要監管的行業,涉及到安全問題、倫理問題等。同時,在人工智能等技術加持下,機械人的技能正在飛速提升,達闥已經推動構建了一個從製造商、運營商、開發者到用戶完整的生態,並連續三年在大學舉辦相關賽事,推動產業鏈走向成熟。

「沒有手的機械人是不能幹活的」,黃曉慶表示,如同手機的核心是芯片,機械人硬件的核心在於關節。達闥打造了基於標準化、模塊化、高產量、低成本的智能柔性關節SCA,為服務機械人的關鍵零部件解決「卡脖子」問題。目前,達闥雲端機械人操作系統HARIX OS海睿、多模態人工智能機械人、智能柔性關節SCA已經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化身為櫃員、客服、教師、培訓師、導遊、銷售、主持人、偶像、明星甚至「數字分身」。

黃曉慶透露,達闥規劃在2025年開發出雙足人型的機械人保姆,到2035年提供全球化服務。這是機械人未來的重要應用市場之一。「到2050年,全球機械人的數量有望超過100億台,創造市場價值達到30萬億美元,變成一個遠超汽車、手機的高科技產業。」

責任編輯: 蔡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