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推出的「有限度註冊計劃」,至今已聘請44位非本地培訓醫生。左為鄧錦成,右為吳鋒奇。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為紓緩香港的「醫生荒」問題,特區政府去年修訂《醫生註冊條例》,新增更具吸引力的「特別註冊」途徑,讓合資格非本地培訓醫生取得專科資格,並於香港公營機構工作滿5年後,便可成為正式註冊醫生,比起現行的「有限度註冊」更具彈性。醫管局表示迄今收到三四十宗有關「特別註冊」的查詢,當中4名香港永久居民的申請人料最快明年初到任。兩年前經「有限度註冊」途徑來港的屯門醫院麻醉科副顧問醫生吳鋒奇坦言,來港行醫既能陪伴香港家人,扣稅後收入又比外地高兩三倍。而「特別註冊」更具吸引力,如果他畢業的大學被納入認可名單中,「我一定會轉過去(特別註冊)!」

特區政府去年通過修例後,今年4月底及6月中旬,分別推出兩批、共50間認可醫學資格名單,使相關學系畢業的醫生合資格經「特別註冊」途徑來港執業。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醫療職系)鄧錦成表示,數月前特設一對一網上諮詢平台,讓當值職員解答申請人的疑難,當時名單尚未出爐,已有逾百位境外醫生向平台查詢,及至名單推出後,收到約三四十宗查詢,「來自不同專業,有的執業一兩年,到十幾廿年也有。」

薪酬高英三倍 境外醫讚吸引

現年約40歲的吳鋒奇在香港出生,早年前往英國修讀預科後,同時報考英國列師大學及香港大學的醫科學位,前者率先招攬,他於是在當地升學,並考取麻醉專科資格後在英國執業,惟父母年紀漸長,2020年經「有限度註冊」來港。他笑言,若其大學母校日後被納入認可醫學資格名單中,也會改用「特別註冊」計劃在港正式註冊執業。

他表示,回港行醫有吸引力,首先他有更多時間陪伴雙親,後來還發現香港醫生的薪酬及晉升機會比英國好,他對比兩地扣稅後收入發現,香港薪酬比英國高出兩三倍,工作內容亦更廣泛,除了接觸病人,同時處理統籌、行政及教育事宜。至於工作量及節奏方面,他指香港每周工時比英國長約兩成,周末當值機會亦比英國稍多一點,兩地整體工作量相若,主因是英國同樣面對醫療人手短缺。

2011年推出的「有限度註冊」計劃,至今已聘請44位非本地培訓醫生。鄧錦成希望,特區政府增加「特別註冊」途徑後,能吸引更多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如果一兩年內多一倍就最理想。」

疫情有沒有影響招聘工作?鄧錦成表示,疫情前招聘團體直接飛往外地,與目標醫學院的學生面對面交流,如今則改為網上招聘,「始終有啲阻隔。」故必須與香港駐外經貿辦協助宣傳。

兩地醫生交流 反應正面積極

醫管局早前計劃今年內推出「大灣區醫生交流計劃」,引入灣區內地資深醫生來港工作一段時間。鄧錦成表示,第五波疫情期間本地醫生與援港的內地醫療隊在亞博館共事時,彼此有機會觀摩學習,「反應都好正面、積極。」他相信,兩地醫生能合作無間,醫管局亦正與內地相關單位就「大灣區醫生交流計劃」進行密切溝通,倘有消息會對外公布。

責任編輯: 李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