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心成立儀式後,多名創科界人士圍繞「傳承與突破—大灣區創科人才培育」主題,進行圓桌對話。有大學學者直言,現時香港仍然較少學生會將科學、工程等作為升學選科首選,招收非本地人才亦有名額限制,在人才培育上面對不少挑戰,但亦有青年創業者指出,近年明顯改善,認為應要更積極跟年輕人分享成功案例,促進他們投身創科。

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楊夢甦認為,香港有世界頂級的大學,但較少本地學生會以科學、技術、工程等作為首選,另一方面香港雖然招收不少非本地學生,特別是很多內地尖子希望來港升學,然而大學收生名額有限制。不過他亦指,香港於培養人才還是有「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天然優勢,最重要是培養出敢於跨界、跨學科,有創新,靈活應變尋找機會的學生。

貨拉拉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周勝馥則提到,在約9年前其公司創業時,面試人才時是要說服對方父母,加入創科公司不一定是「自毀前程」的,也可以有前途的,但這幾年招募人才上較以往進步,社會亦漸發現香港是有能力做好創科。

易靈思總經理郭晶認為,因應部分年輕人懷疑能否在港找到體面的創科工作,社會可多與他們分享成功例子,並讓他們多加了解香港眾多支持創科的平台與資源,提升他們對投身創科的信心。 ◆香港文匯報記者 姜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