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馮雷)「摸摸虎頭,吃穿不愁;摸摸虎嘴,驅邪避鬼;摸摸虎背,榮華富貴;摸摸虎尾,十全十美……」河南鄭州的女紅收藏愛好者李茜面對着鏡頭,娓娓道來傳統刺繡虎手工藝品背後的文化。她歷時19年收藏的女紅藏品,蘊含着豐富的文化內涵,亦是製作者愛的表達,更曾多次赴美國、加拿大等地展出,一解當地華僑華人鄉愁。

傳統女紅收藏愛好李茜。(記者馮雷 攝)
李茜還將傳承女紅文化的工作延伸至線上。(記者馮雷 攝)

李茜不足百平米的收藏室「歸朴園」,宛如來到一個「虎」主題博物館,牆上掛的,地上擺的,桌上放的,箱裏裝的,多是與虎有關的傳統手工藝品,有的大氣厚重,有地嬌俏玲瓏,有的粗獷簡潔,有地細膩精巧,有的稚拙憨厚,有的清麗雅緻……讓人目不暇接,嘖嘖稱奇。

李茜收藏的眾多女紅藏品。(記者馮雷 攝)

「這些寶貝,都是我從全國各地淘來的,有的是100多年前製作的。」李茜說,它們風格不同,各美其美,它們吉祥和諧,美美與共。它們雖然數量只是滄海一粟,但種類可謂「從頭到腳」,無所不包,遠至明清,民國時期,近至現代,時間跨越長,具有一定的代表意義。它們集實用性與裝飾性為一體,講述着中華民族傳統兒童服飾的藝術魅力和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虎在中國人的觀念中具有重要的生命意義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符號之一。在兒時的記憶中,母親用一雙巧手創造許多可愛的虎,虎頭帽、虎頭鞋、虎頭枕、虎褥子、虎圍嘴、虎肚兜、護手套、虎饃饃、虎玩具……

李茜收藏的眾多女紅藏品。(記者馮雷 攝)

它們是吉祥、平安的象徵,守護稚嫩的生命、陪伴我們成長。李茜說,因此,女紅被稱為「母親的藝術」,一針一線傾註了愛,個個花紋更展現了智慧。她們用針線賦予了一件件服飾或者普通的日用品以傳統文化和藝術,使它們有了靈魂,並使其中的文化內涵一代代傳承下去。「這也是中國傳統女紅美的精髓。」

在過去醫療條件不發達,生活條件相對低下,為了保護和祝福孩子,長輩們便把趨吉避凶、平安健康、吉祥如意、榮華富貴、子嗣綿延等方面的圖案及式樣寄托在孩子的服飾上,以期孩子一生順遂,光宗耀祖。

李茜收藏的眾多女紅藏品多與虎有關的傳統手工藝品。(記者馮雷 攝)

長輩送老虎給新出生的嬰兒是有深意的。祝願獸中之王老虎護佑孩子平安健康,也願孩子像小老虎一樣強壯勇敢。「虎」與「福」諧音,送虎就是送福啦!於是,我們化身為虎頭虎腦、生龍活虎的虎仔和虎妞,與虎融為一體,具有了強壯、結實的體魄和勇敢、無畏的性情。

鄭州有俗語云:「頭雙藍,二雙紅,三雙穿得紫落成。」李茜解釋說,鄭州的虎頭鞋以藍、紅、紫三色為一套,鞋臉兒上縫有一圈兔毛。「藍」與「攬」同音,意思是將疾病攬住,孩子不會夭折;「紅」有驅邪避災之意;「紫」同「子」,是說穿過這三雙鞋,孩子就能長大成人。

傳統虎頭鞋上一針一線都飽含祝福以及長輩對新生兒最真摯的愛。「這雙河北的虎頭鞋,鞋底留着一撮白線,寓意孩子穿上這雙鞋能穩穩扎根,健康成長,長命百歲。」李茜介紹道。她又拿起了身旁的一雙藍色的虎頭鞋說,「這是鄭州中牟縣的『七月藍』。全國各地的虎頭鞋,大多是花花綠綠的,唯有中牟縣和商丘夏邑縣的虎頭鞋是藍色的。」「

舊時窗戶比較小,這是過去的窗帘,上面有鷺鷥鳥、金魚、荷花、蝴蝶,鷺鷥鳥諧音大路的路,荷花也叫蓮花諧音連續的連,鷺鷥鳥和蓮花放在一起的意思就是一路連科,過去是科舉制度,希望可以科舉成名,金魚和蓮花就是連年有餘;蝴蝶和蓮花,意思是蝶戀花,象徵着對美好愛情、美好生活的嚮往。金魚諧音金玉、金玉滿堂。」李茜說,所以說這小小的窗帘有一路連科、金玉滿堂、連年有餘、蝶戀花這麼多美好的寓意。

李茜從2003年開始在全國各地收藏了近萬件傳統手工藝品,其中的藏品不僅在國內展出,還曾走出國門在美國、加拿大等地,讓華僑華人解鄉愁。「每一件民俗藏品背後,都有一段故事、一段鄉情,寄託着濃濃的鄉愁。民間藝術要保護、展示,更要分享、傳承。」李茜說,「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中國傳統女紅是一門有溫度的藝術,未來的日子裏,我將讓更多人看到中國女紅之美。

19年收藏女紅藏品數不勝數

作為土生土長的鄭州人,「70後」李茜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對傳統女紅的情有獨鍾,源於她兒時母親的巧手。「小時候,媽媽會在衣服、鞋子上繡花,讓鄰居家的小孩都羨慕。」李茜說,母親的一針一線讓她感受到傳統女紅的美好和溫度,也在她心中埋下鍾愛傳統女紅的種子。

憑着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李茜19年間在工作之餘從全國各地收羅而來的藏品越來越多,傳統服飾、民俗玩具、年畫、泥塑、剪紙等各類傳統手工藝品應有盡有,藏品有上萬件之多,其中女紅藏品數不勝數。

「我的收藏從四面八方而來,從各個年頭而來,遠要追溯到幾千里外、幾百年前。」李茜笑着說,為了收集這滿屋子的民間工藝品,她幾乎跑遍了河南省內的所有地市,還去過山西、甘肅、陝西、貴州等省份,「最遠的一次是跑到雲南,一路多方打聽,走進了一些做民族刺繡的手藝人家裏探『寶』。」

李茜對女紅的鐘情源於母親,其收藏中怎能沒有母親的手作?2015年,時年68歲的母親為她做了三雙小鞋子。這三雙小鞋子各具特色,成了她眾多收藏中最溫暖的存在。

「這些都是我的無價之寶。在我的小小世界裏,感知指尖下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李茜說,這些年,她以傳統女紅為主線,走訪了全國各地的傳統手工藝製作者,記錄了大量的圖文資料,為推廣中華傳統文化而不斷努力着。

「流動的女紅博物館」學生近距離接觸

虎頭帽、肚兜、圍嘴、腰荷包……這些具有濃濃中國傳統味道的民間工藝品,我們通常在藝術館才能看到。近年來,李茜帶着她的「無價之寶」女紅藏品走進了150多所大中小學幼兒園,根據節日、節氣等設計主題,講述每一件藏品所蘊涵的中國傳統文化,讓孩子們在校園裏近距離地觸摸到這些民間工藝品,讓中國傳統文化和精神得以永續傳承和發揚。伴隨着她進校園的四個大拉杆箱猶如「流動的女紅博物館」。

李茜帶着她的「無價之寶」女紅藏品走進了150多所大中小學幼兒園(受訪者供圖)

「民間藝術要保護、展示,更要分享、傳承。」李茜說,「每當看到孩子們戴上虎頭帽、抱着布老虎好奇又欣喜的表情,讓人心生喜愛。」去年在鄭州經開區外國語學校的一次「非遺」講座中,學校領導向其表達共建文化展館的意願,她一口答應。去年12月29日,非物質文化遺產女紅館正式在該校的美育館掛牌,傳統香包、刺繡門簾、刺繡枕頭、拚布坐墊……李茜收藏的五百餘件民間手工藝品有了新「家」。

除了線下展出,李茜還將傳承女紅文化的工作延伸至線上。從2021年12月11日首次試水網絡直播,她每晚20時39分都會出現在抖音直播間。今年是農曆虎年,她把精心挑選的虎元素藏品在直播間展示。

李茜說,「過年七天假期,因為直播而更充實。堅持做,不斷播,在直播間『虎年說虎』,讓我的直播能力有了新的飛躍。抖音讓我的女紅收藏被更多人所看到,讓我的收藏實現了更大的價值,也讓我結識了全國各地很多朋友。感謝!我愛,我會繼續!」

現如今,國潮興起,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越來越收到歡迎和重視。「民間工藝品要想更好地傳承,就要重新讓它們融入現代人的生活。」李茜說,她想讓已經大學畢業的兒子繼承其衣缽,「他是學設計的,藝術這點,我們心意相通。為傳統的東西增加現代元素,作為饋贈佳品,讓傳統手藝更好的傳承下去!」

李茜計劃開一個工作室,舉辦藝術沙龍,邀請一些手藝人和大家一起動手製作傳統工藝品,讓大家去親身體會這份美。

責任編輯: 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