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整體疫情回穩、周四可望進一步放寬社交距離之際,近日多個食肆及桌球群組爆疫,港大醫學院亦推算,兩周後本港可能開始第六波疫情。最新疫情和專家研究都警示,本港防疫絕對不能掉以輕心,更不要認為疫情無大礙而鬆懈麻痹,政府有必要再作評估何時、如何進一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慎重作出決定;同時,有必要提升防疫手段,尤其追蹤方面仍有加強空間,更要加快疫苗接種步伐,保住來之不易的抗疫成果。

本港疫情穩步回落之下,政府佛誕假期前宣布分步再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即5月5日起恢復水上活動,堂食每枱增至8人及可至晚上10時;5月19日起堂食時間延長並重開酒吧、夜總會、卡拉OK店等;政府還提及,6月下旬將進一步放寬,讓市民慶祝回歸25周年。但母親節剛過,本港接連出現爆疫群組,包括西環邨群組、上環「星月樓」群組、元朗「牡丹金閣」群組、紅磡「新旺會」桌球群組、觀塘「御善私房菜」群組等。雖然本港整體疫情持續橫向徘徊,但多個群組爆疫為本港防疫敲響警鐘。

而專家研究亦警告本港疫情確有掉頭向上的危險。政府專家顧問、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前日在港大醫學院內部網上會議表示,本港每日新增個案維持300宗左右,意味病毒即時有效繁殖率維持在1,稍有差池就處於潛在第六波疫情的風口浪尖;他還以數學模型推算,若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兩周後或出現第六波疫情,估計維持約兩個月,屆時將有221萬人感染、1,540人死亡。衞生防護中心昨表示,估計本港社區可能仍有數百條隱形傳播鏈。

在這種態勢下,政府對於本周四是否仍按原計劃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有必要再作評估、慎重決定;同時需繃緊防疫之弦,強化「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措施的落實及執法行動,尤其要加強追蹤工作,防止疫情捲土重來。從全社會來看,目前「疫情無大礙」的鬆懈麻痹情緒正在擴散;而最現實的風險,是仍有40萬長者未有接種第一針、3歲至11歲首針接種率只有71%,已打第二針但未有打第三針的市民仍高達100多萬,能否在5月底實施第三階段「疫苗通行證」以築牢防疫基礎,仍存未知之數。在這種境況下,本港防疫根本沒有鬆懈麻痹的本錢。

與內地免檢疫通關始終是社會各界的最大盼望,政府必須加強現有防疫措施,並更具針對性地提升疫苗接種率,如與政黨與社區組織合作,為40萬未打首針的長者接種疫苗;督促100萬到期而尚未接種第三針疫苗的市民迅速行動,並考慮將「疫苗通行證」打第二針至第三針之間的寬限期由6個月縮短至3個月;對120萬染疫市民的疫苗接種,要以科學為依據,做好打補充針的安排,從而多管齊下築牢通關復常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