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克蘭軍人在部署防空導彈系統。 法新社
◆ 西方對俄制裁加劇全球糧食危機,圖為巴勒斯坦農民在收割小麥。 法新社

在世界正經歷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俄烏衝突無疑是一個重大事件,也是一個重要節點。這是因為衝突的根源不在俄烏之間,而在俄美之間;衝突的本質不在俄烏對抗,而在俄美角力;衝突的影響不局限於俄烏兩國,而是波及全球。圍繞這場衝突所引發的「世界衝擊波」,新華社近日連續播發5篇文章,從國際秩序、全球安全、世界經濟、美元霸權和科學合作五個維度一一進行了深入解析。

【政治篇】世界秩序深刻演變 美國霸權失道寡助

俄烏衝突仍在持續,對國際格局的衝擊不斷顯現。在美國宣揚西方所謂「空前團結」之時,許多國際觀察人士看到的是:美歐利益分歧難以化解,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拒絕對俄實施制裁,美國霸權失道寡助之勢愈發清晰。

從表面上看,俄烏衝突使安全上高度依賴美國的歐洲多國暫時加強了與美國的綑綁,但在烏克蘭危機逐步升級過程中,美國犧牲的是歐洲的利益,維護的是自身霸權。這種不平等關係與利益分歧難以消除,再加上地緣位置的不同,決定了眼下雙方相互抱團其實只是一種危機刺激下的「應急團結」,注定難以持久。作為俄烏衝突的始作俑者,美國又以衝突為由對俄實施極限制裁,肆意損害他國利益,令許多發展中國家進一步看清美國的自私與霸道,拒絕在美國施壓脅迫下參與對俄制裁。可以看出,美國霸權不得人心,美國霸權的衰落與世界的多極化趨勢一樣不可逆轉。

【安全篇】北約與俄對立加劇 分割安全絕非正道

作為21世紀以來歐洲發生的最大規模軍事衝突,俄烏衝突令全球和地區安全形勢呈現螺旋式惡化之勢。一方面,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持續向烏克蘭輸送武器裝備,同時加快擴軍擴員腳步,強烈刺激俄安全神經;另一方面,為應對北約軍事壓力,俄方正在考慮採取反制措施,重新調整軍力部署。歐洲大陸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不斷加劇,以至於俄方警告,不應低估爆發核戰爭的風險。

烏克蘭危機發展到這一步,根源在於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固守冷戰思維、沉迷零和博弈、熱衷陣營對抗,妄圖以損害他國安全為代價追求自身絕對安全。事實證明,人類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體,只有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堅定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石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才能構建起均衡、有效、可持續的全球和地區安全架構。

【經濟篇】西方制裁殃及全球 世界經濟風險重重

俄烏衝突升級後,美國及其盟友對俄羅斯發起極限制裁,把世界經濟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對國際糧食價格、能源價格造成巨大衝擊,令全球供應鏈「梗阻」愈發嚴重,給艱難復甦中的世界經濟設置更多阻礙。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日前表示,俄烏衝突使全球經濟復甦遭受巨大挫折,其影響將導致143個經濟體今年的經濟增速預測值被下調,這些經濟體佔全球經濟總量的86%。

俄烏均為農產品出口大國。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秘書處公布的數據,2019年,俄烏兩國小麥、大麥和葵花籽產品出口量佔全球的25%、15%和45%。世界銀行行長馬爾帕斯說,俄烏衝突及西方對俄制裁導致糧食、能源、化肥短缺,由此引發糧食安全危機,而遭受打擊最大的是最貧困人群。

除糧食外,俄羅斯還是能源出口大國,歐盟國家進口的石油和天然氣分別有約三成和四成來自俄羅斯。俄烏衝突升級以來,受西方制裁措施和市場恐慌情緒影響,國際油價大幅上揚,一度逼近每桶140美元。近來,由於美元指數快速上漲,且歐盟對俄油氣制裁措施遲遲未出台,令市場對供應的擔憂有所緩解,國際油價有所回落,但仍徘徊在每桶100美元左右的高位。

【金融篇】金融秩序遭遇重創 美元霸權受到反噬

「制裁本該重創盧布,為什麼盧布匯率反而創兩個月新高?」美國《財富》雜誌網站一篇文章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俄烏衝突升級以來,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極端金融制裁措施,試圖將俄隔絕於全球金融體系之外,導致俄盧布匯率一度暴跌。然而,在俄方採取一系列反制行動後,盧布兌美元匯率一路走強,很快收復全部失地。

在軍事較量背後,激烈的金融搏殺正以無聲的方式上演。從全球範圍來看,在制裁與反制裁的持續衝擊下,國際市場劇烈動盪,全球金融秩序遭受重創,美元霸權的根基正在受到反噬。

【科技篇】西方對俄「科研脫鈎」 損害國際科學合作

「羅莎琳德·富蘭克林」號是歐洲第一輛火星車,原定於今年9月用俄羅斯火箭發射,前往火星探索這顆紅色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的痕跡。而現在,受俄烏衝突影響,發射計劃有可能被推遲到2028年,並改用歐洲火箭發射。參與該項目的物理學家費爾南多·魯利說:「整台儀器都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老化,六年的時間太長了。」

在俄烏衝突升級後,西方在各領域極力推動與俄「脫鈎」,國際科學合作成為迅速斷裂的一環。目前,美歐與俄之間不少科研合作項目已被迫中止,這加劇了科研領域的逆全球化趨勢,使全球科技版圖日益碎片化。一些國家的科學家指出,「科研脫鈎」對全球科學發展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極為不利,國際科學合作不應成為制裁的犧牲品,而應成為各國保持交流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