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森

筆者介紹過許多香港家長迷信的「不要輸在起跑線」這一咒語是何來歷。那是台灣地區多年前一起「奶粉廣告」的用語!真是誤盡蒼生!嬰兒食品以母乳是第一優先,除非產婦健康條件不許可,初生兒捨母乳而吃牛乳,立馬就「輸在起跑線」!

香港小孩如果上了兩年幼兒園、兩年幼稚園、六年小學,剛上初中就算是學了整整十年的英語,這樣就能說得流利的「英式英語」嗎?倒是十中有九是虛擲金錢、浪費人生!

要學好英語,在學前期主要靠家庭環境。這不是說經濟條件,而是以家長的英語能力能夠創造出怎麼樣的語言環境!畢竟父母才是小孩的第一批語言老師,中國小孩的父母能操流利英語,勝過花巨費聘請洋人洋婦來個別授課!

小學中學礙於師生比例,要學好英語這門外語,還得要靠學生自己「加操」!比如近年在國際政治舞台光芒四射的外交部口譯員(香港稱為「即時傳譯」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除了經歷中英雙語互譯的「地獄式訓練」,還得要深入認識英語世界的歷史、文化、習俗……等等全方位信息。筆者是筆譯專業,修習過程和實務工作就輕鬆得多了。有一位前輩憶述上大學時的經歷,說道數年以來只幹3件事:吃飯、睡覺、讀書。結果這位前輩算是拙於詞令,人也算是不很合群。

學習「專業級」的英語,必須要有「動機」。曾經看過一篇報道,談及香港一位飼養觀賞魚的超級專家。他的本事深得「行家」推許,於是有外國財團要請他出國擔任要職賺大錢,後來因為此君的英語能力實在不行,計劃最終告吹。如果他能得到英語訓練的機會,當可在一個更大的「舞台」發揮所長。不能出國固是可惜,但也無損他在行內的崇高地位。

中國人要不要學好英語,要學到多好,還得要看個人情況。剛逝世的名演員曾江早年曾留學外國,在同輩行家之中學歷特優,到荷里活(Hollywood,內地慣譯好萊塢)發展,語言方面全無難度。國際巨星成龍又是另一個故事。成龍未紅遍全球之時,經理人給他安排到荷里活接受訪問,結果因為不會說英語,「臨門一腳」取消了!就如那位養魚專家一樣!後來的發展大家都知道,成龍苦練英語,終於可以不必有翻譯幫助,就可以接受英語訪問。當然,成龍的英語水平只能用在日常衣食住行,以及討論動作電影的攝製。其他生活方面就不大靈光了,亦不會讀和寫英文。不過這樣的水平剛好夠用,以其江湖地位,其他人也只好接受。

如果你沒有其他特別的本事,外國人也並非一定要求你合作不可,則你縱使學到牛津劍橋那個級別和風格的英語又如何?畢竟非我族類,英國紳士不見得會待見於你!

漢字漢語的國際地位必將不斷提升,客觀現實卻是大部分學術期刊都用英語,漢語取代英語成為「第一國際語言」的路還有很長很長……

二十一世紀中國小孩,還要不要學好英語?

筆者認為還得要與時並進,遇上有潛能、有興趣的小孩,家長不妨多撥資源(包括金錢和時間)支持。但也不必勉強,順其自然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