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泰國傳統盛裝,陳慕筠成為中老鐵路首批乘客。 受訪者供圖
◆陳慕筠(右)出鏡介紹中老鐵路外部供電系統建設。 香港文匯報記者丁樹勇 攝
◆雲南四季盛開的鮮花及植物工藝品,也是陳慕筠的視頻素材。 受訪者供圖
◆ 陳慕筠漢語流利。 香港文匯報記者丁樹勇 攝

拍視頻分享中老鐵路乘車體驗 推薦乘火車遊中國

伴着「薩瓦迪卡」(泰語「你好」)的問候,雙手合十鞠躬。在視頻中出鏡,陳慕筠(JARUWAN UDOMSAB)總是以泰國傳統禮儀開頭。這一天,來自泰國的陳慕筠從雲南昆明赴元江出差,登上列車開始了她的又一次視頻拍攝,後期製作成中泰雙語後上傳到Facebook和抖音平台,向海內外尤其是老撾、泰國網友介紹中老鐵路及復興號動車組列車。在視頻中,她的介紹從沿線車站到便利設施、從列車編組到車廂布局、從運行速度到乘坐舒適、從服務項目到餐食供應,甚至列車乘務員漂亮而獨有的制服,都在她的鏡頭中一一呈現,講解中還不時伴以驚嘆!◆香港文匯報記者 丁樹勇 昆明報道

陳慕筠畢業於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留學昆明理工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取得博士學位後在雲南計算機學會工作。2018年,入選中國「發展中國家傑出青年計劃」,2022年入選雲南省「智匯雲南計劃」。她在昆明從事的工作,服務於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科技交流與合作,研究方向是數字經濟。中老鐵路的開通運營,令她有了一份「兼職」,以視頻宣傳推介中老鐵路,「我要向泰(國)、老(撾)網友介紹這個現代化建設成果,推薦大家乘坐火車到中國旅遊。」

一個視頻創逾200萬播放量

作為中老科技交流中方人員在老撾工作過一段時間,陳慕筠對中老鐵路的開通運營很是興奮。在她看來,中老鐵路為她在未來的工作中往返昆明與萬象提供了便利;同時不僅惠及中老兩國人民,也惠及毗鄰老撾的泰國民眾;高標準的鐵路與豪華現代的動車組,也是其視頻錄播的極好素材。

開通首日的體驗令陳慕筠難忘。受邀成為首批中老鐵路動車組列車的乘客,儘管春城的冬日也有些寒意,陳慕筠還是堅持穿上泰國傳統盛裝,認真打扮,「中老鐵路正式通車運營是一件大事、盛事,我穿得正式些,可以更好地表達我的心意!」

中老鐵路開通以來,陳慕筠已3次乘坐中老鐵路中國段開行的動車組列車。每一次乘坐,她都會有新的發現,每一次乘坐都不忘拍攝視頻,每一次拍攝都伴以鏡頭細心講解,儼然一位專業而又盡職的導遊。她介紹中老鐵路的視頻,曾在Facebook創下超過200萬的點擊量,並有許多網友與其互動。有毗鄰老撾的泰國東北部網友留言說:疫情消除後,將由泰國廊開經老撾萬象,乘坐中老鐵路動車赴中國西雙版納旅遊,尋找心中的聖地。

「我想以自己的親身體驗,向他們介紹這一新的便捷線路和乘坐細節。」陳慕筠說。

隧道為避讓亞洲象而延長令她激動

事實上,陳慕筠對中老鐵路的了解,已遠遠超過了普通乘客,早在中老鐵路開通前,她因兼任《湄公河》雜誌譯審,獲得對中國段全線進行採訪的難得機會。了解到中老鐵路建設應用了許多創新技術、攻克了許多技術難題,她讚嘆不已,尤其是了解到中老鐵路的設計與建設兼顧了環境保護的生態理念,她又一次豎起了大拇指!

在創下4個世界紀錄的元江特大橋,陳慕筠為建設者的智慧所折服,跨越元江的大橋雄姿,一次次進入其鏡頭。在野象谷車站,她了解到車站前後延長的隧道,為避讓亞洲象而建,十分推崇鐵路建設的生態理念,在視頻中抑制不住激動:「這裏的大象與泰國的一樣,都是野生亞洲象,牠們得到了很好的照顧!」而了解到中老鐵路外部供電項目建設繞道避讓「神樹」的做法,又令她對人文關懷充滿敬意!

期盼鐵路聯通中老泰三國

陳慕筠格外關注並熱衷介紹中老鐵路,因為她在老撾工作過一段時間,對當地頗有感情。她更期盼,設施聯通帶來中、老、泰貿易暢通、人心相通。陳慕筠注意到,今年首季度,中老鐵路磨憨鐵路口岸已實現出口貨物9.02萬噸、進口貨物18.58萬噸;她更關注到,首次通過中老鐵路入滇的泰國水果,就有榴槤40噸、椰子20噸。

陳慕筠認為,中老鐵路令老撾一步跨越,擁有高鐵,直接推動了老撾的現代化進程。而因鐵路帶來的便捷貿易,更為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框架下的中老泰經濟走廊建設,帶來廣闊前景。她期盼中泰鐵路聯結中老鐵路,以鐵路聯通中、老、泰三國,並加快建設進程,早日開通運營。

陳慕筠了解到,疫情環境下,中老鐵路的貨物運輸通關時間較長,她設想未來將自己所從事的大數據技術研究成果、AI等技術運用到中老鐵路的檢驗檢疫,縮短通關時間,加快物流效率,發揮更大效益。

在雲南計算機學會理事長、昆明高新軟件科技與信息安全測評實驗室主任李健博士看來,陳慕筠有着在泰國和中國求學的經歷,擁有博士學位,對中國、泰國、老撾三國的人文、數字經濟、法律都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在其參與的許多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科技交流項目中,泰國籍青年學者的身份,發揮了獨特作用,拉近了距離,增加了親近感,發揮了中、老、泰文化、科技交流的「使者」和「橋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