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練

俄烏衝突之後,美國立即畫邊,站在烏克蘭背後,盟友不得不歸邊,在官方壓力和輿論渲染下,民意難免跟着走,西方國際性品牌或跨國公司在相關制裁令下,也不得不或表表態,或做做姿態,包括從俄羅斯撤資或關閉店舖等,甚至有的行政高層為表忠講話,難免令愛國俄羅斯人不滿,他們也要表態!

閱報得悉,俄羅斯陸續有名人近期公開毀掉自己的法國名牌Chanel手袋,以抗議該品牌反俄立場──28歲俄羅斯電視節目主持艾爾莫什金娜(Marina Ermoshkina)得知杜拜一間Chanel店舖拒絕出售高價手袋給一名俄羅斯顧客後大感不滿,用大剪刀將自己的Chanel手袋剪爛,並將片段放上社交網站,稱這是「恐俄」(Russophobia)歧視。

另有俄羅斯女網紅博尼奧(Victoria Bonya)亦照辦煮碗,用剪刀剪爛其價值數千美元的該品牌手袋,並在片中說:「如果Chanel不尊重顧客,為什麼我們要尊重它?」有其他網紅亦聲言,拒絕再用Chanel產品,稱「沒有任何東西的價值與我對祖國的愛相同」。

有報道稱,Chanel在全球店舖要求顧客簽紙承諾不會在俄羅斯使用Chanel產品,並發表聲明,稱該公司正嘗試跟從歐盟和瑞士政府的制裁令,禁止向俄羅斯人或單位直接或間接銷售、提供、轉移和出口價值超過300歐元的貴價精品,但承認跟隨法例或會導致部分顧客失望,並對任何可能導致的誤會致歉。

我當然不贊成隨意糟蹋「名牌」,除了浪費,畢竟,「名牌」之所以成為名牌,並不是僥倖,而是幾代人經過幾十年乃至幾百年的努力,並長期保質保鮮,才得以維持下來。

但是,名牌卻是由人經營和掌控的,不同的人,對品牌創辦人及其精神的拿捏和理解各異,品牌文化及其呈現的風格也就變了樣。何況,再大的名牌和商業王國在一場更大的政治壓力下,也難以置身事外,殿堂級的Chanel也不例外。

只是以往,這種政治表態或姿態只有掌控了國際話語權或自大慣了的西方人說了算,尤其是影響力大的荷里活明星,他們可以聲大夾惡,並以此為「國際標準」,惟在超級大國撕破了臉皮的今日,國際話語圈多了幾道雜音,該人們聽到和看到另一些人的心聲和態度。

既然名牌有言在先,消費者或顧客也可以有自己的態度和選擇。誰說時尚與政治無關?別的不說,只看美國時尚界如何雙重標準地對待自己的兩位前第一夫人米歇爾和梅拉尼婭就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