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盧靜怡 廣州報道)對於港青,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不僅近在咫尺,而且機會多多。大灣區內地九市事業單位、國家公務員崗位等對港青敞開的大門也越敞越寬。28日,大灣區港籍公職人員分享會在線上舉行。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人事管理處副處長、三級調研員歐陽全其表示,自2020年廣東首次開啟港澳居民入編事業單位的制度嘗試以來,共有1,000多名港澳居民報考了廣東事業單位,當中27人獲聘用,地域覆蓋灣區內地九市,職業涵蓋教育、醫療、環保等多個領域。他介紹,今年廣東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發布崗位超過1.4萬個,最終報名人數超過47萬,當中港澳居民報考有274人。

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港澳居民管理辦法(試行)》實施以來,廣東開啟港澳居民入編事業單位的首次制度嘗試。

◆ 自2020年廣東首次開啟港澳居民入編事業單位的制度以來,共有1,000多名港澳居民報考了廣東事業單位,當中27人獲聘用。今年廣東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崗位超過1.4萬個,報名人數超47萬。當中港澳居民有274人。圖為從香港理工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專業碩士畢業的香港青年黃曉蕾2021年被深圳市福田區南園小學錄用,成為首批「事業編」的港籍教師之一。資料圖片

港籍醫生:廣州求學且留穗行醫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粵經濟貿易辦事處主任陳選堯致辭稱,廣東省在落實港澳人士報考國家公務員或事業單位的崗位上做了不少開創性的工作。「我們很高興已經有多名港籍青年在廣東省內不同的政府部門任職,而報考廣東省事業單位的港澳居民人數也超過千人次。」 陳選堯勉勵香港青年把握機會,在大灣區成就個人發展。

對於如何報考內地事業單位,在廣東公職機構工作的港人分享了過來人經驗。香港青年、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麻醉科醫生梁健明表示,內地醫療系統一直在改革,如果香港人想入職內地醫療體系,只要在臨床本科畢業後,有執業醫師指導下在醫療機構執業滿一年,即可參加全國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每年的醫師資格分為在6月到7月進行操作試,考過操作試,就可以在8月到9月期間參加筆試。通過兩輪考試,便可獲得醫師資格證。醫師資格證非常重要,這意味着你能否在醫療單位內獨立上崗工作。」

梁健明建議,若定下心留在內地工作,而非過5年、10年便返港,港青在讀完本科後應抓緊時間再讀研究生。「因為內地醫療體系改革,需要醫生上崗前進行3年時間規培(指「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在讀研究生時間剛好也可以定在這三年,港人可以在這三年時間同時考執業醫生資格證、規培證明、又有碩士學位學歷證和學位證,四證兼得。」他說,四證兼得便可到內地大型醫院和三甲醫院工作,因為三甲醫院都需要碩士和博士學歷。

梁健明是土生土長香港人,他從小志願是當一名醫生,升學時選擇到暨南大學就讀醫。「我的爸爸媽媽、兩個家姐都在香港,我到廣州完全是無親無戚到一個陌生地方求學。但我最後還是選擇留在廣州,是因為喜歡這裏的工作環境,生活節奏。」他表示,在廣州讀書、工作過程中,認識了在廣州的太太,如今孩子在當地出生。「因為我真實感受到香港人在內地生活其實是很舒服的,所以我願意讓孩子也在內地生活。」

「大灣區是香港青年的家,人生最難得的是找到一生都願追尋的光。」廣東海外聯誼會二級巡視員朱江表示,廣東正積極推進三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深化實施灣區通工程,打造具有吸引力的營商環境、創新環境、人居環境。「大灣區的融合共建、創新共享,為香港青年朋友們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省教育廳:123名港澳居民獲教師資格證

登上三尺講台教書育人,也是不少年輕人的夢想。不少香港青年選擇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圓自己的「教師夢」。廣東省教育廳港澳台事務辦公室副主任王靜嫻在28日的分享會上表示,去年在廣東省通過中小學教師資格認定的港澳居民就有123人。「我們十分支持港澳青年到大灣區任教,支持港澳青年考取內地中小學的教師資格,鼓勵珠三角9市聘用取得內地教師資格的港澳教師。」

廣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總校長鄭景亮在香港有30多年的教學經驗,他去年來到廣州擔任內地首家港澳子弟學校的總校長,這一年多時間,他感觸良多。「當初來內地做教育的初心,是因為覺得大灣區未來是世界級城市群,需要配備優質的國際教育服務資源,我覺得自己過往在香港的經驗,可用在大灣區,幫助建立起這樣一家匹配的國際學校。」

責任編輯: 許宣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