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美美

2022年4月19日,微信朋友圈10歲整。當日深夜,相關話題衝上微博熱搜第一,卻在自己的主場尷尬遇冷——儘管微信自己提前一周就開始造勢,又是賣萌提醒又是拋出「回憶殺」問題「你發的第一條朋友圈是什麼」,但至少小狸的朋友圈裏,只有兩人「響應號召」。

「即便是這個話題,我也不想發在朋友圈。」

陳奕迅在歌中唱道:「十年之前,我不認識你,你不屬於我。十年之後,我們是朋友,還可以問候,只是那種溫柔,再也找不到擁抱的理由。」送給微信朋友圈,合適得要命。

縱觀人們和朋友圈的十年「交往」,像極了大多數以悲劇收場的愛情,因為單純的美好而相愛,又因為複雜的疲勞而逃離。

2012年4月19日,微信4.0首次推出「朋友圈」功能。最初的定位非常簡單:拍張照片給朋友看。彼時的微信,還只能聊天,還只有朋友。朋友圈的出現,讓通訊軟件變身成社交平台,新鮮、有趣、簡單、安全,十分符合「微信之父」張小龍口中形容的「小而美」。

在那之後相當長的時間裏,有相當多的人不僅是熱衷、更是狂熱地活在朋友圈裏。什麼都晒,什麼都轉,朋友圈就像全民參與的「模擬人生」,人們在上面與其他人交流,建立連接,獲得認可,捏出自己一張好看的臉。微信自己當初可能都沒想到,朋友圈就這樣改變了整個國人的生活方式。

根據微信2021年的數據,每天有10.9億用戶打開微信,7.8億進入朋友圈,平均每人每日刷圈十餘次。

然而與此同時,微信自己卻也在不斷變化着。10年間,她早已經不是那個清純的「小而美」,而是不知不覺疊加了支付、小程序、讀書、廣告等各種功能的巨無霸。更糟糕的是,這個面目全非的「數字生態共同體」,使工作和生活更黏稠地混在一起,難以切割。

終於有一天,人們意識到微信裏的朋友雖然愈加愈多,但其中幾乎都是同事、領導以及諸如快遞員、外賣小哥、打過一次電話的合作方等「約等於陌生的人」。有調研顯示,高達57%的新增微信好友來自工作,如果是企業管理者,這個比例更會增加到74%。與此同時,「好友數量」暴增,張小龍2020年時曾透露過一個數據,有將近100萬的微信用戶其好友量達到5,000人。這直接迫使微信在1年後推出微信8.0,將好友上限提升到10,000人。

10,000個熟悉的陌生人,除了發廣告和賣人設還能幹什麼?談心嗎?

於是,前文的數據其實還有後半段:2021年,雖然每天有7.8億用戶進入朋友圈,但真正「發圈」的只有1.2億人。同時2億人的朋友圈設置了「3天可見」。

各種綑綁之下,人們還在用微信,還會進朋友圈點那些需要點的讚,但卻選擇了不再說話。朋友圈10年,我不離開你,但卻也再找不到擁抱的理由。

至於小狸,朋友圈10年時,加入逾6億圍觀群眾,棄圈轉戰Ig,只拍照片記錄生活,繼續追尋「小而美」的舊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