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家出外,最後一個農曆年,與祖父祖母攝於家門前。 作者供圖

鄧達智

細則無謂重溫,長輩在新春喜慶的利是內容方面,既分等級,卻又經常不知真心還是假意地弄錯,明明白白教育我們洞悉何謂不平等!因此引致自卑?

當然不會……父親母親雖然婚姻方面不協調,性格倒相近;火星撞地球!

只要催化劑調教得宜,都是剛烈性子!姐弟得傳真性情,皆非省油的燈;表面無事,也不會行為無禮,因子根植,意想不到數十年後猶如蟬羽化,恨意借春秋二祭發洩,乾脆拒絕拜祭既是後補,亦無血緣的亞曾祖母。

堂兄弟姐妹同輩關係本來十分單純,卻因長輩利是內容分差,植根童稚思維,沒齒難忘。

以為自己一人如是想,多年後經歷童年、少年的心理傷害;青年、壯年爾後分享,始覺人同此心,長姐們都曾經領教。那些年,鄉間我們家的年,是這樣過的……

每年大年初一陽光第一線,先於家中向祖父母及母親下跪奉茶,說喜慶話,討大利是(祖父的利是最大,跟同村及學校小友分享行情,原來阿爺利是內容之高,無與倫比)。

第二站,與我們並不同住,父親塘坊村之家。拜過年,姐弟混在一塊十數人,列隊走去六叔婆家的大屋,也是亞曾祖母寄居的住所;道過賀年喜慶話,吃過糖果,重點節目:長者派利是。

向來沉默溫婉的六叔婆,微笑喊着我們名字,逐個將利是派完,接着便是亞曾祖母……雷同劇情,出現何止一次,而是無數次。

利是派到我們手上,母親教訓:切莫在人家面前拆開,必須回家之後始處置。童心無忌,必有一兩人,迅速將利是拆開,亞曾祖母猶自恍然大悟:

啊!這些利是不是給你們的……

迅速收回,另給內容較薄的利是。

二姐、三姐拋過來眼神勸止:守禮莫聲張!

受禮,保持公眾場合儀態,「逆來順受」4字,早種心田,卻是自己餘生至鄙視的一種態度。

清明時節互訴清明諸事,原來其他姐弟都熟知相同「更換利是」戲碼。

共同後遺症:

每年春秋二祭,元朗十八鄉大樹下天后廟背後,塘頭埔後山拜過曾祖父母,眾人繼續前往元朗平原另一角,靠近我們村子,鄰近庸園路,風水名稱「鳥投林」的墓地,盡禮拜祭亞曾祖母。

安葬於此山墳的初期,去過兩三次,此後不再前往;那封等同歧視,轉來換去的小小利是,於心底留痕留恨,多年沉默爾後,最終爆發在祭祀行動上。

阿Q精神是不?

曾經經歷同代人,在沒溝通之前,卻人同此心,以拒拜行動一雪前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