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看過電影《柳浪聞鶯》,偶然網上看到,勾起深愛杭州卻礙於疫情,幾年未得置身其間的惆悵! 作者供圖

鄧達智

電影《柳浪聞鶯》,由茅盾文學獎得主王旭烽系列小說《愛情西湖》改編,以西湖十景「柳浪聞鶯」為背景,表面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至末,西湖邊上兩名越劇演員與王星記扇子店畫師譜寫的三角戀愛。

一路看來,跳進筆者的思緒,遠遠比風景名勝與愛情故事更多樣化,層面更豐富。片子拍得不錯,頗值一看,如若製作力度更嚴謹,就不是李碧華原著,陳凱歌導演,張國榮、鞏俐、張豐毅主演《霸王別姬》等同的蕩氣迴腸史詩,亦也扣人心弦不易忘懷的經典小品。

從事時裝設計半生,對衣物相關事物特別敏感,評語偏向尖銳避不了;九十年代初期,杭州人的衣着打扮水平遠遠不及電影裏面出現的衣服風景。莫說九十年代初期,縱使踏入公元2000年,全國時裝大省廣東的衣着打扮水平全國居冠,也沒有電影裏面杭州九十年代初的流麗。電影製作當然脫不掉一定程度的誇張與未必真實的描繪,若然為一個時代畫龍點睛,追求戲服的嚴格不應鬆懈。整體來說,兩名主角的衣服比較靠譜,除了1992年初入杭州戲班姐妹垂髫與銀心逛街,精品店裝潢與陳列貨品未免超年代的摩登。但1996年Disco戲場安排他們穿上襯衫裙子,在當年流行的港星廣東歌襯托下,那段落得神似形似。反而當今流行歌手鄭雲龍主演的男主角,王星記扇子店畫師工欲善的造型,跟時代的確過分脫節。工師傅一頭垂肩長髮不是大問題,筆者當年認識不少內地藝術工作者普遍前衛打扮有過之而無不及。工師傅衣服樸素地時尚,樽領套頭毛衣,格仔襯衫一律劃一海軍藍或軍綠配搭牛仔褲教觀眾眼前一亮甚具好感,可惜那種牛仔褲砂洗及「貓鬚」效果比九十年代初,硬生生地早出現了起碼十年。

猶記得踏上公元2000年,筆者開始與內地製造業老闆接軌,被邀前往好幾個城市出任設計顧問,其中一位跟我說:鄧大師(每次聽到這號尊稱,心底不期然笑着暗唸「南無阿彌陀佛」),我們剛剛脫離製造牛仔褲在西湖路批發市場一年發售幾個款式,每款閒閒地賣它300萬條,現在轉型做時裝系列,卻苦無條件與法子,懇請閣下留下指導……廣州外圍新塘一帶,正是從事將流出珠江好幾條河道污染得永世難清的牛仔褲事業,尤其砂洗、水洗工程;當地廠商邀請在下前往參觀,也已2005年前後。

電影去到完結的公元2000年之前,江浙一帶越劇觀眾愈來愈少,連下鄉戲都無以為繼,猶如戲中銀心跟垂髫對話:一部分團員回家結婚產子、一部分轉行,或跟老闆……

那是中國民間傳統藝術面對時代變遷的悲劇,我們中國人的文化軟實力跟西方比較,始終未平等(不想用「落後」 這字眼,根本不是落後與否,而是除卻一部分中國菜與武術功夫之外, 我們中國的深厚文化趕上國際普及化,未免路艱且遙遠)!單單優美浪漫「柳浪聞鶯」4字,如何教化演繹予外邦人?其難之深:不見底!西方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天鵝湖》、《雪姑七友》、《007占士邦》……隨便話頭,世人便已醒尾!

銀心最終把心一橫,跟了老闆,穿上跟那個時代恰到好處的「正裝」= 套裝,戴上優雅的珍珠耳環,離鄉背井移居美國。垂髫眼睛最後全盲,可她的心卻清明了,越劇之美全數留在腦海、心湖。工欲善全心全意照顧垂髫,不讓她流落盲人推拿按摩中心;看來他功底深厚的水墨畫功,相信在2000年後,一步一步朝向盛世的中國大有巿場,尤其身處中國文化豐盛都會之一的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