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森

香港的「教育產業」半公半私,小學以後才受政府教育部門規管,學前教育清一色屬「民辦」。既是私家民辦,就難免出現「豐儉由人」的怪現狀。當今香港的「校外培訓產業」非常蓬勃,近數十年甚至影響到中國內地。「教育小孩難」的思想影響大量香港年輕夫婦,愈來愈多人選擇少生育,甚至不生育。流風所及,又北吹神州!於是國家先後放寬第二胎、第三胎的政策出台之後,反應也就是意料之外的冷淡了。

先前國務院公布了題為《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的文件,就是所謂「雙減政策」的由來,這真是對症下藥了。

中國傳統儒家的教育思想強調「因材施教」,從來都不強求為所有學生安排一成不變的教育方針。過去教育界着重小孩的「智商」,上世紀八十年代有西方流行講「多元智能」,但是只分成8項智能失之於稍嫌粗疏。傅偉中宗師發布了24項「人類個體生命的天賦潛能」的分類,還指出一般人總是很容易具有4到5項「天賦潛能」,具有10項潛能以上,在人群中就顯得很稀有了。

現時許多收費昂貴的「校外培訓」都大力推銷培育小孩的「領袖才能」,這個對家長來說是非常吸引的。不過「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是古人的智慧經驗,人類社會從來都是「管治他人的人」少,「被他人管治的人」多。在芸芸上「領袖培訓課程」的學員之中,真能當上「領袖」的又有幾人?

曾有人做過非正式的統計,指出一個中學生班級幾十人入面,將來能夠成為大老闆的,都不是考試成績在前3名的高材生,卻是大約考在10名以後,總體成績屬於中上的人。這個說法未有堅實的證據,也不是中游分子都可以成為老闆,只是前3名的因為成績好,較多考上難讀的專業,然後成為了專業人士或學者。成績中上的學生,當中有些可能反而具備日後成為「領袖」的某些特定條件,這些條件或許就是「領袖潛能」了。

加德納(Howard Gardner)的8項「多元智能」無法「容納」一項「領袖才能」。傅偉中宗師提出24項「潛能」,於是還可以細分為「領袖潛能」和「領導潛能」兩項呢!

具有「領袖潛能」而又能發揮盡致的人,就可以成為「最高領導人」。小至個人團體、企業或行業的領袖,從政的甚至可以是國家首腦、政黨領袖的材料!當中的關鍵恐怕就是人們常說的「領袖人格」、「領袖魅力」了。

「領導潛能」就是另一回事。「領導」是個具體執行者,是首席執行官、是總經理、是部門主管。「領袖」才是帶領「團體」大方向的「大老闆」、集團的董事局主席。

以歷史名人為例,漢高祖劉邦是「領袖」,韓信則是「領導」。我們都知道韓信「將兵」的能力遠勝劉邦,但是韓信能「將兵」,劉邦卻能「將將」(前一個將是動詞解作領導,後一個將是名詞解作帶兵的將領)。劉邦的「領袖潛能」是天賦與生俱來,遇上天時地利人和,可以「自布衣起為天子」。若生在太平盛世,反而有可能淪為不務正業的無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