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曹禺有一個習慣,看戲看連排。所謂連排,就是指一齣戲上舞台之前,在排練場的演出,不打斷、不返場、不穿服裝,沒有燈光布景,其它完全和演出一樣。演員和看戲的人是平面的,間距只有不到2米,演員的表演,從表情到內心看得清清楚楚,要求演員從始至終保持飽滿的情緒,不可有一絲鬆懈。人藝演員最緊張的是曹禺老院長來排練場看連排,我們幕後人員也一樣提心吊膽。

曹禺連看了5遍《天下第一樓》,都是在排練場,可惜喜愛我劇作的老院長,沒有看到我的《德齡與慈禧》。

《德齡與慈禧》1998年在香港首演,這樣一台宮廷戲,卻是在小劇場首次演出。第二屆華文戲劇節,第一次在香港舉辦,香港十分重視,台灣都會帶來新戲好戲參與演出,北京人藝帶來的一台戲,要在文化中心大劇院演出,香港作為主人家,當然要讓出最好的場地給客人,於是我正在撰寫的《德齡與慈禧》,被告知在小劇場出演。

不知為什麼,我的戲一寫就寫大,沒有三五十人演不成,我從來沒有寫過小劇場戲。被告知後,我減弱了場面,增強了人物內心,幾場重頭戲都設計成兩個人的戲︰17歲的德齡與70歲的慈禧;皇帝光緒與隆裕皇后;慈禧與青梅竹馬的戀人榮祿;德齡與李蓮英等等。

演出了,文化中心小劇場四面觀眾,沒有布景,只用一般場燈,靠演員走隊形走出宮廷的堂皇和儀仗,演員在劇場中心的圓形舞台上,要於方寸之間,演繹出晚清風雲變幻,人心莫測,焦慮憂鬱,改變還是守舊,開放是閉關,打開胸懷還是繼續閉鎖,中國最權威的統治者要做出最後的決斷。零空間中,皇帝、太后面對面與你交流,不再拒人千里,相隔萬仞宮牆。

最後一場,德齡和慈禧一老一少,一中一西,一尊一卑,兩個女人共處一室,坦然相對,講出最貼近的內心。慈禧死去,一頂明黃色皇家帷帳,從空而落,罩住龍床,罩住一個時代。小劇場的宮廷戲,沒有場面和堂皇,而是以人物內心和衝突,贏得觀眾。小劇場畢竟小,每場只得三四百人,但每場演出都是百分之一百的強票房,即有兩排站座。

後來《德齡與慈禧》不斷演出,但都已經改為大劇場,對大劇場戲我得心應手,可是,這台戲再沒有回復到小劇場,有幸看到的香港觀眾都深深記得那一次演出,本人也至今念念不忘。小劇場戲劇自1980年起,在中國誕生40年,值此紀念之時,謹此一記。